鄉村產業“漲”勢喜人 振興路上蹄疾步穩
1月14日上午,新街鎮夏徐村千畝聯農富農基地內,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大棚內滿目青翠,綠意盎然,農戶們忙著采摘、打包和裝運,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這片基地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投資新建,15名本地農民拎包創業成為大棚種植業主,每個大棚每季產出1噸左右的蔬果,出產的蔬果除了供應園區深加工外,還暢銷省內外。 夏徐村種植大戶李鵬杰表示:“當下正是青菜大量上市的時候,我們的青菜發往上海、南京等大城市。每到這個季節,種植基地能帶動500多名村民務工,增加他們的收入。” 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承載著農民群眾的美好愿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鄉村產業振興作出部署,強調“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我市在助力鄉村產業尤其是特色產業發展過程中,探索了多種發展方式和路徑,有效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為鄉村全面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農業技術不發達、土地生產經營項目單一化,一直是困擾基層村居產業振興的痛點。廣陵鎮大有村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村黨總支與市昊源混凝土公司黨支部成功結對,攜手聯建“陽光玫瑰大有葡萄園”。昊源公司出資1000萬元,蔡橋葡萄園提供技術支持,大有村提供土地200畝、占股達20%。依托這個項目,大有村組織農業種植領域的專家、能人走進田間地頭,“手把手”向村民傳授創業致富技術,又動員3名村干部帶頭,引導農民因地制宜培育水果、大棚蔬菜等特色農業。 “每年產量在10萬斤左右,總收益每年可達150萬元,同時解決了村里閑置勞動力20余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引入電商思維,通過村干部直播帶貨,打響大有葡萄品牌,幫助項目進一步發展壯大。”大有村友有葡萄園生產副經理呂曉君介紹。 鄉村要振興,產業先興旺。眼下正是碧根果豐收采摘的季節,在珊瑚鎮徐家莊村碧根果基地,碧根果樹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務工村民們忙著采摘。徐家莊村集體經濟原先比較薄弱,在外能人較多。該村瞄準土地流轉期,組織專班力邀在外能人返鄉創業,經過共同努力,建成泰州市首家碧根果基地,吸納了附近10戶低收入戶常年進基地務工,人均年增收2萬多元。 珊瑚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工作人員丁留紅表示:“一棵樹正常年產量約100斤,年產值可達3000元。其落葉可作為養牛飼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同時,該產業帶動了約100名務工人員就業。” 以“產業旺”促“鄉村興”。去年以來,我市強化利益聯結,開展合作經營,落實100萬元以上聯建項目293個,實際投入達6.52億元,更大力度激活社會資本參與渠道,61家本地企業參與,實施項目聯建67個,帶動45個村集體共同發展、共享收益。去年,全市集體經營性收入10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預計達到120個,占村居總數的80%,鄉村內生發展的動力源泉不斷激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