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信心 勇挑大梁 以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成效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興新實踐——政府工作報告摘要
|
2024年【 成績單 】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泰興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應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 預計全年GDP增長5.5%左右 ●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1億元,總量連續7年保持長江以北縣(市)第一 ● 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繼續領跑泰州 ●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90家,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237億元、增長8%,總量、增速均列泰州第一 ● 新認定省重點服務業項目3個,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50家 ●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2% ● 新增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135億元 ● 泰興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分別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 ● 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27個、100個和90個,其中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9個、40個和37個,項目開竣工數連續10年保持泰州第一 ● 7個產業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3個項目入選商務部重大外資項目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向好態勢不斷鞏固 1.發展活力有效增強 上爭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各類資金近10億元,新增各類貸款294億元,撥付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1.88億元。 預計,全年GDP增長5.5%左右。 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0.1億元,總量連續7年保持長江以北縣(市)第一。 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等指標繼續領跑泰州。 2.產業能級加速攀升 新增規上工業企業90家,實現工業開票銷售2237億元、增長8%,總量、增速均列泰州第一。 新認定省重點服務業項目3個,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50家。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2%。 新增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1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135億元。 泰興經濟開發區、高新區分別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和創新型產業集群。 3.項目建設支撐有力 全年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27個、100個和90個,其中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9個、40個和37個,項目開竣工數連續10年保持泰州第一。 上海臨港數字化產業基地、九識智能制造等重特大項目成功簽約,7個產業項目列入省重大項目,3個項目入選商務部重大外資項目。
改革創新深入推進,發展動能加速釋放 1.科創賦能提速增效 率先建立重大產業技術創新項目撥投結合管理機制,4個制造業中試基地入選省級名錄。 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32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9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家、江蘇精品企業8家。 新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3家、瞪羚企業8家。 新增國家5G工廠1家、省智能工廠1家、省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3個。 2.重點改革深入推進 扎實開展國有資產資源清查盤活、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新增主體信用等級AAA企業2家、AA+企業3家、AA企業1家。 50條營商環境重點改革任務全面落實。 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盤活低效閑置用地2600畝。 3.開放合作不斷深化 北沿江高鐵、鹽泰錫常宜鐵路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加快推進。 京滬高速廣靖段、如常高速黃橋至泰興段有序實施,滬陜高速平廣段、436省道泰興段全線貫通。 過船港務碼頭、金燕碼頭完成升級改造,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7000萬噸。 成功舉辦中國化工園區可持續發展大會、全國化工行業新質生產力峰會、全國淀粉衍生物創新研討會、第四屆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發布會等重要活動,泰興的對外知名度、行業的發展影響力不斷增強。
城鄉建設協同并進,功能品質加快提升 1.城市更新穩步推進 實施19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87個小區桿線整治任務,新增停車泊位1316個、充電設施5000個。 建成覆蓋全市的住宅電梯物聯網在線管護系統,評估除險老舊住宅電梯423臺。 持續提升“雙水·雙河”品質,新改建步道21公里,新增及改造綠地33萬平方米。 整治城市易澇點5處,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2個,鋪設污水管網3.6公里。 改擴建城區道路11條。 2.鄉村發展步伐堅實 承辦全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現場推進會,入選省級示范項目3個。 新改建高標準農田9.4萬畝,糧食總產63.64萬噸、實現5年連增。 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90公里、危橋改建17座、縣道大中修15公里,整治農村河道82.7公里。 新增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8個,沿江片區入選省級重點培育名單。 全國土地二輪延包整縣試點工作高質量完成。 3.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扎實推進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100%,空氣優良率提高2.3個百分點。 創新實施省首例跨市(區)排污總量指標置換。 用能預算管理入選工信部特色案例。
供給保障扎實有力,群眾福祉日益增進 1.社會保障不斷完善 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3.17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13萬人,退役軍人創新創業項目榮獲全國大賽綜合賽道第一名。 基礎養老金標準、低保標準穩步提升。 養老服務監管做法入選全省十佳案例。 2.公共服務更加優質 香榭湖第二幼兒園、襟江小學沐華校區、泰師附小大慶分校建成投用,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市創建通過省級驗收,中高考成績持續攀升、進位進階。 新增泰州市級普惠托育機構2家,公辦幼兒園辦托覆蓋率達60%。 新建智能健身網點10個、高標準室內體育活動站10個。 星火路美食街改造出新,那兔樂園、同德路潮玩區開放運營,市博物館晉級國家二級博物館,市民文化生活進一步豐富。 3.穩定大局持續鞏固 創新推行鄉科級領導干部領題攻堅機制,扎實開展五個“一件事”全鏈條治理,強化“9+N”小場所規范化管理,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縱深推進平安泰興建設,持續開展掃黑除惡斗爭、打擊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全面落實信訪法治化“五化”“四到位”工作要求,社會大局安定和諧。
作風建設不斷加強,政府效能持續提升 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監督,辦結建議提案439件、滿意率100%,主動公開政府信息2374條,辦理依申請公開389件。 上線應用“民聲智慧聽”一體化服務平臺,“12345”工單辦結率99.39%、滿意率98.72%。 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出臺22條過緊日子措施,一般性支出持續壓減。
2025年【目標書 】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 ● 工業開票銷售增長6% ●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 ● 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 節能減排完成泰州市交目標
具體抓好四個方面 聚力“向新而興”,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打造區域發展“強引擎” 全力推動項目攻堅突破。優化招商格局。提升項目質效。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0個,其中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80個,力爭50億級、百億級項目實現新突破。強化服務保障。全年新開工、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00個和80個,其中5億元(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40個和25個。 全力推動產業攀升提級。提質發展特色產業。確保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0家、稅收超千萬元企業12家。加快上云用數賦智。培育“先進級”以上智能工廠2家、工業互聯網平臺1個。大力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確保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6.5%左右。積極搶占未來賽道。全年招引重點生產性服務業項目5個以上,新竣工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16個。 全力推動產創融合發展。建強用好創新平臺。全年引育、孵化項目60個以上。加力培育創新主體。全年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450家以上,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20家。培育國家級“小巨人”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家。持續營造創新生態。 聚力“向江而興”,深度融入區域一體化,構建開放開發“大格局” 提升開放發展能級。擴大對外開放水平。確保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58億美元。構建暢達交通體系。提升園區發展能級。以開發園區為錨點,聯動內外、聚合資源,全力打造更為強勁的經濟發展“主陣地”。 激發改革發展活力。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改革。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拓展“一照多址”改革適用范圍,加強電子證照數據共享應用,持續擦亮“泰省心”政務服務品牌。強化重點領域改革。穩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落實低效用地再開發1500畝,不斷提高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提高城市發展品位。在更新建設中提品質。改造出新4個片區老舊小區,開展內外環城河及城區4條河道綜合整治,新改建污水管網3公里,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6個。在共治共享中惠民生。在繁榮發展中激活力。打造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2個。 聚力“向綠而興”,推動綠色發展再提速,拓展美麗泰興“新內涵” 加快綠色低碳變革。更實舉措推進綠色轉型。培育環?冃“AB”級標桿鑄造企業6家以上。有序推動工業企業綠色化改造,挖掘35個以上重點項目,形成5萬噸標煤節能空間。新增省級以上綠色園區1個、綠色工廠10家。更為扎實抓好監測管控。更大力度優化用能結構。年度綠電消費量4.5億千瓦時以上。 筑牢生態綠色基底。深化污染防治攻堅。嚴格抓好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確保按期“清零”、閉環銷號。扎實推進“清潔城市”行動,落實揚塵源、工業源、生活源“三源齊控”,確保PM2.5濃度、空氣優良天數完成省定目標。提升基礎設施功能。加強生態建設保護。高標準推進天星洲生態島試驗區建設,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做強現代農業產業。新改建高標準農田5萬畝。聚力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全年引育項目40個以上。煥新鄉村人居環境。提檔升級農村道路80公里,新建維修農橋20座以上,打造農村生態河道23.5公里;培育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5個以上。拓寬強村富民路徑。建成區域性農業綜合服務中心2家、農機社會化服務應急中心1家。 聚力“向敢而興”,鼓足干事創業精氣神,錘煉擔當為民“硬作風” 堅持不懈推動發展惠民。新建標準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3家,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以上,扶持自主創業2100人以上;踞t保覆蓋率98.8%以上。當年度自主就業退役軍人就業率、參保率實現100%。加快推動托育服務健康發展,新增托位數300個,新培育普惠托育示范機構5家。整合重組3-5所小規模學校。加快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建設,新增省優質園2所、泰州市優質園1所。招引高層次教育人才10人以上,新增泰州市骨干教師120名。建成投用互聯網醫院、遠程視頻會診中心、智能化中藥煎配中心和4個慢病篩防中心。 扎實有力保障大局穩定。筑牢本質安全底板。強化風險防范化解。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八五”普法宣傳,扎實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提升工程,用好“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進一步提升源頭治理工作質效。 持之以恒抓好自身建設。增強政治擔當。堅持實干導向。強化制度約束。全面推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嚴格遵守政府工作規則,持續抓好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政務公開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法治化水平和專業化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