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多彩綻放 鄉村振興“豐”景正濃
眼下正是蘿卜豐收時節,走進古溪鎮顧莊村泰州享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空氣中彌漫著蘿卜清甜的香氣,遠遠望去,一條條宛如白條錦鯉的蘿卜躺滿了田間,一片豐收的景象。十多位村民忙著采收、清洗、裝袋,綠葉蒼翠的白蘿卜顏色鮮亮、個頭俊俏、數量喜人,人們一邊采收蘿卜,一邊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由于我們這里土壤疏松、氣候條件適宜,所產的蘿卜條形好、口感脆甜,除了滿足本地的市場需求外,還銷往外地,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泰州享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響明來到古溪鎮吃上“田地”飯已經三年多的時間,一說起農場所在地的自然環境,便滔滔不絕。 優良的生態環境產出優良的生態產品。目前,泰州享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已建設蔬菜大棚300畝,并充分利用本地水質、土質、環境的優勢,因地制宜推廣種植甜瓜、蘿卜等特色瓜果農產品。其中,蘿卜畝產量達到12000斤到14000斤之間,全年總銷售超500萬元。 一棵棵小小的蘿卜不僅裝滿了村民的“錢袋子”,更鼓起了大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信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描繪出一幅百姓富、鄉村美的壯麗畫卷。農業重大項目的產業興旺、遍地開花,正成為古溪鎮鄉村振興的動力之源。 位于古溪鎮野芹村的江蘇順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該鎮一家集蛋鴨養殖、蛋品加工于一體的現代生態循環農業企業。剛邁入企業大門,便能看到一座座鴨舍大棚連在一起,縱橫交錯的水泥路,通到田間地頭的動力電,還有忙碌的加工廠。繼續深入,六座拔地而起的鋼架大棚頓時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在企業董事長王述建的介紹下,一種 “趕鴨子上架”的新型養殖模式躍然紙上。 據了解,傳統蛋鴨養殖模式都以“鴨舍+運動場+水面”的地面平養方式為主。隨著蛋鴨飼養規模化程度的提高,粗放式的飼養方式帶來的養殖效益不穩定、污染問題突出、畜牧用地緊張、疫病難以控制以及食品安全等問題日益顯現。而順和農業全新集約化全封閉立體多層籠養技術的落地應用,讓蛋鴨徹底告別以往的散養模式,開啟了住“高樓”的新生活。“去年,我們投資1億多元啟動了數智蛋鴨籠養項目的建設。目前,項目的土建和主體結構已大部分完成,月底設備開始進場。經過兩個月左右時間的安裝,今年4月鴨子就可以‘上樓’,年養殖量在30萬只左右。”王述建告訴記者,在這種新型養殖模式下,蛋鴨如同置身現代化居所,鴨舍內溫度可精準調控,四季宛如吹著“空調”般舒適;水源經過凈化處理,它們隨時能喝上干凈衛生的“自來水”。養殖過程更是借助自動化系統實現全方位升級,自動喂料、喂水、溫度調節、撿蛋、除糞等,15畝地可以養殖原來300多畝地的規模,12人只需通過簡單操作按鈕就能輕松完成,能極大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確保蛋鴨進食過程衛生高效,實現養殖自動化與生態化完美結合。 從“小農戶”到“大產業”,從“單打獨斗”到“抱團發展”,從“孤帆獨舟”到“巨輪艦隊”,農業產業規模化發展正在古溪鎮方興未艾。“2024年,我們堅持以農業重大項目為依托,持續強化項目招引和建設,助力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全年全鎮完成重大項目簽約4個,計劃總投資1.5億元,其中億元項目1個。”古溪鎮副鎮長劉兵表示,2025年,該鎮將繼續聚焦農業重大項目服務保障,錨定企業需求,積極做好要素保障,為項目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