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小規約”促進鄉村治理“大提升”
日前,全國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經驗交流會召開,宣堡鎮作為代表之一,受邀分享了以村規民約促進鄉村治理的經驗與做法。宣堡鎮聚焦群眾關心關切的熱點難點和鄉村治理的堵點痛點,引導群眾積極立約、自覺守約,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堅持人民民主,讓老百姓自己立“規約”。宣堡鎮采取“支部牽頭、黨員帶頭、村民參與、代表評議”的形式,聚焦人居環境整治、鄰里關系、移風易俗等方面,通過小組會、座談會、中心戶長會和入戶走訪等方式深入溝通交流、廣泛征求意見,并落實在村規民約中。同時,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律師、駐村法律顧問等人員組成調研組,糾正完善15項舊村規條款。組織“文杏”青年社、“梅鄉”京劇社、廣場舞隊等群體,從村規民約中精心提煉內容,編排“鼓兒書”“三字經”“順口溜”等文藝節目,讓“大道理”轉化為“地方話”,便于群眾記憶理解。 堅持群眾參與,讓老百姓自覺守“規約”。宣堡鎮在修訂完善村規民約的過程中,堅持把事由民理、權由民用作為落腳點,鼓勵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例如,“講環保,潔環境;室內靚,庭院美……”聯新村新修訂的村規民約中增加了關于環境衛生方面的內容。“彩禮不超過2萬元,紅白事宴席不得超過10桌,每桌標準不超過600元……”北森莊村、郭寨村、西宣村推行制定“紅八條、白八條”,作為村規民約的補充。這些舉措充分調動了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家園的積極性,各類家庭矛盾、鄰里糾紛得到了有效調處,有效改變了“高額彩禮”、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 堅持優化融合,讓老百姓自主拓“規約”。圍繞環境整治、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鄉村治理重點任務和突出問題,宣堡鎮推廣運用“積分制”管理。積分內容由群眾自主商定,制度設計群眾全程參與,發揮村規民約正向激勵、反向約束作用。以村規民約為基,建設法治宣傳實踐點,打造“宣泰戰斗”陳列館、銀杏文化體驗館、新二十四孝館等文化宣講陣地,讓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文明新風以村規民約宣傳的形式“走街串巷”“入戶入心”。至目前,該鎮共有2人獲評“江蘇好人”,5人獲評“泰興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