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土地資源 讓“靜”資產再生“金”
一塊“沉睡”多年的閑置用地,怎樣重新發揮經濟效益?在泰興高新區,明利嘉精密工業(泰興)有限公司用兩個月的時間給出了答案。 “我們泰興明利嘉總投資5.1億元,主要生產精密電子配件。今年7月15日落戶高新區后,按照正以前的經驗來說,從征地到廠房建設到生產投入,預計需要2年的時間。但園區拿出的閑置廠房,讓我們僅僅兩個月時間就能實現生產。”明利嘉精密工業(泰興)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玉龍介紹,企業盤活閑置廠房10000平方米,利用現有廠房進行設備投入,快速提高了產品投放市場的速度。 無獨有偶,在河失鎮工業集聚區,一塊近20畝優質土地長期“沉睡”,猶如一根卡住經濟發展咽喉的魚刺。面對現實,河失鎮組織多個單位成立工作專班,開始“騰籠換金鳥”。最終,鵬生輕合金科技公司順利落戶,開始建設汽車配件、特高壓結構件精密化加工項目。 “我們拿到這塊地以后,就開始進入施工,現在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隨后進行試生產,達產達效后,年產值可以達到1.5億元。”江蘇鵬生輕合金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達生說。 土地是產業發展、項目建設的基礎性支撐。面對發展需要,一邊是新項目用地緊張,一邊是少數拿地企業自身經營不善,不能發揮土地效益,造成土地長期“沉睡”。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打破發展“枷鎖”?破題第一步,“向存量要空間”! 為了摸清全市土地“家底”,我市在前期開展了詳細的實地調研和真實用地情況全面排查,為園區企業用地情況“把脈問診”,梳理出批而未供和低效閑置土地臺賬,明確低效用地轉讓盤活等方面優惠政策,加速低效用地騰退步伐,充分運用行政推動、空間拓展、資產重組、內部挖潛等措施,抓好存量優化。同時,出臺《泰興市工業項目資源要素節約集約評估辦法》,將是否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加入到泰興市落戶預審項目綜合評分項中,鼓勵落戶項目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對使用存量建設用地的項目優先安排用地,確保“先存量、后增量、再耕地”。 “騰籠換鳥”,不僅為我市換出了發展新風貌,也為促進全市畝均效益提升,作出了強有力貢獻。據了解,2021年以來,我市共處置2009-2023年度批而未供土地11930畝,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5090畝,提高了土地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產出效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