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沃野“豐”景好 碩果累累助增收
近日,在根思鄉興許村田頭,村民們正在收獲成熟的白蘿卜,采收、切葉、分揀、裝袋、搬運,一排排優質紅白蘿卜整整齊齊碼放在田邊,同時卡車加緊裝載蘿卜,準備運輸到合肥、浙江等地的集散倉庫,隨后銷往全國各地。 云秀家庭農場業主孫云秀表示:“在興許村這邊我大概種了400多畝田,長美蘿卜比普通的蘿卜產量要高一些,它的特點就是皮色很好看,個頭也很大。長的可能達到70公分,它的效益比較好,口感也很好。”孫云秀利用蘿卜生長周期比較短的特性,在秋收結束后,立即種植1000多畝的長美蘿卜,從種植到收獲只有3個月的時間。等蘿卜收貨后,她再次種植晚小麥,實現輪茬種植“一地三收”的種植效果。 孫云秀還告訴記者,雖然今年產量比往年稍微低了一些,但是價格還不錯,每天會有四五十個工人在農場工作,效益還是持平的。“在家里閑著也是閑著,沒什么事我就過來打打工,拔拔蘿卜,一天出點勁也能賺到百十塊錢,賺一點生活費。”在云秀家庭農場工作的村民常永貴笑著說道。 除了家庭農場的豐收景象,根思鄉鞠莊村業主徐友貴蟹塘里的螃蟹也已銷售一空,這幾天正逐步排水捕捉塘內的魚蝦。徐友貴告訴記者,螃蟹的品質好不好,水是關鍵。利用冬閑,蟹塘的“冬翻”修整期至關重要。“現在天天就忙著清塘、修整、種草,要把整個塘都曬好了、水弄清了,水菜種子收起來以后,留著下年種。” 冬季是蔬菜供應的淡季,而韭菜又具有較高營養價值,深受收購商和老百姓的歡迎。為了保障韭菜四季供應不間斷,鞠莊村在做好室外田地內韭菜收割和保溫的基礎上,還在田地間布置了8個保溫拱棚,安裝定時噴淋系統,專人定時查看韭菜的漲勢以及棚內溫度,確保韭菜冬季正常生長。 種植戶鞠國華告訴記者:“韭菜是不抗凍的,冬天大棚要搭好,做好保溫,里面還有噴水設備保證它的濕度。我們的韭菜今年行情還行,割掉一茬,沒有多久,還要繼續割。” 根思鄉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和設施農業,引導農民種植大棚瓜果、蔬菜、花卉等農副產品,多元化為農民拓寬產業路徑,讓“春種秋收”變“四季豐收”“冬閑”變“冬忙”,促使集體和群眾增收不斷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