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家書屋”成為鄉村振興“加油站” 全市361個農家(社區)書屋,書籍總數55萬冊以上
日前,在張橋鎮西橋村,一幅溫馨而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村民們圍坐在農家書屋的書架旁,挑選、閱讀著各類書籍。種植戶夏志偉便是其中的一員,他承包了大棚種植草莓,正通過閱讀相關書籍,提升自己的種植技術。 “我們趁著空閑的時間來農家書屋看看書,學習種植草莓的技術,增加技術積累,從而提升草莓的品質。”夏志偉一邊翻閱著手中的書籍,一邊分享著自己的閱讀心得。他告訴記者,農家書屋里的5000多本書籍對他的農業生產幫助很大,讓他受益匪淺。 近年來,我市不斷推進村級農家書屋陣地和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基礎配置,改善全民閱讀環境,吸引群眾走進書屋,讓書屋從“建起來”到“活起來”,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推進器”。 既要讓村民“富口袋”,更要“富腦袋”。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關鍵一環,我市正在全力推進農家書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在河失鎮司馬村,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分享交流活動熱烈舉行,團省委青年講師團成員、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志愿者成杰熱情洋溢地與村民們交流著閱讀的感悟與收獲。為了營造更加濃厚的閱讀氛圍,河失鎮通過建立專人專管制度,確保農家書屋的圖書整理歸類井然有序、借閱登記管理規范嚴謹。同時,書屋內衛生也得到了有效維護,為村民們提供了一個舒適、整潔的閱讀環境。 “我們還會安排志愿者經常來農家書屋提供一些政策宣講活動,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宣講等。接下來,還將組建一支具有河失特色的宣傳小分隊,走入到19個村社區,營造全民閱讀的火熱氣氛。”成杰表示。 此外,各地還采取“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形式,開辟線上閱讀平臺,把書籍裝進村民的手機里,不斷拓展延伸書屋的功能與影響力。各村居還邀請能人模范、身邊好人開展各類宣講活動,將相關政策理論深入淺出地傳遞給每一位村民,并組織村民分享讀書心得,促進思想碰撞與交流。 農家書屋是改善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和農村文明程度的重要陣地。我市持續發力“書香泰興”建設,重點打造“半畝方塘”鄉村閱讀品牌,通過評選優秀農家書屋管理員、選樹鄉村閱讀榜樣、開展新農人領讀等活動,不斷提升全市361個農家(社區)書屋的服務效能,吸引更多群眾“點擊線上圖書,走進農家書屋”,進一步提高農村閱讀設施的利用率、圈粉率,更好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助力鄉村振興帶著“書香”一路前行。至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農家書屋數字化改造不斷加快,書籍總數累計達55萬冊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