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唱響惠民增效“節水歌”
日前,市水務局召開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新聞發布會,以通報及答記者問的形式,向記者介紹我市農業水價改革的過程、取得成效、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新華日報、新華報業網、中國網、泰興日報等媒體參加新聞發布會。 2016年,我市正式啟動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先后出臺《泰興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2016—2020)》《泰興市農業水價核算實施細則(試行)》等政策文件,專題研究部署改革事項,按照《江蘇省灌溉用水定額》確定我市農業灌溉用水定額為600方/畝。2017年依據我市實際情況,出臺《關于泰興市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業水價指導價格標準(試行)的通知》,明確我市稻麥田農業用水最高指導限價為110元/畝(0.2元/方)。2020年,我市完成第一輪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驗收工作,完成改革面積81.77萬畝,同時根據《江蘇省灌溉用水定額(2019)》,調整農業灌溉用水定額為580方/畝。2023年底,我市完成大中小型灌區農業水價測算,合理調整農業水價并繼續實行分類定價,調整糧食作物農業水價標準為0.125~0.177元/方(60—85元/方),同時實行分類水價,經濟作物和水產養殖水價標準0.1375~0.188元/方(66—90元/方)。2024年,我市復核調整改革面積為80.88萬畝,調整2024年農業灌溉用水定額為480方/畝。8月,市水務局聯合發改委、農業農村局對全市各鎮街進行深度調研,開展農業水價成本監審,同時全面梳理盤點我市改革工作,切實以更大力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走深走實。 “我市灌區用水管理持續完善,設施配套更加完備,灌區管理水平逐步提升,農戶節水意識不斷增強,灌區供用水管理由粗放化逐漸向精細化轉變,灌溉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呈逐年提高趨勢。”市水務局黨組成員、一級主任科員陳榮軍介紹,我市農業水價改革讓我市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6年的0.620提升至2023年的0.637,年均提高2.4,不僅通過節水灌溉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增產增收,還通過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實現生態可持續發展。根據作物生長需求精準供給水分,減少水分蒸發和滲漏損失,有效節約水資源,同時節水灌溉促進化肥、農藥減量使用,改善土壤結構,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農產品質量,為農業綠色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同時,我市水利工程管護呈現良性發展。目前,我市共有灌溉泵站4566座,全市泵站計量設施采用計量設施及“以電折水”的方式,實現農業用水計量100%。今年,又投入1479套計量設施對缺失或損壞的進行補裝更換,進一步加快農業用水計量設施全覆蓋。 陳榮軍介紹,通過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對各鎮街給予穩定補助,為水利工程管護提供資金支撐,保障水利設施的持續運營,確保農業供水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針對農田水利工程“重建輕管”現象,各鎮街農民用水戶協會和村(局)分會發揮“水管家”作用,加強所轄范圍內農田水利工程設施的日常管護,督促各村及時對灌溉設施維修養護,滿足灌溉需要,減少灌溉期間用水矛盾,保障灌溉設施的長效運行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