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好收成”變“好收入”
日前,在位于河失鎮的市糧食儲備庫前,一輛輛滿載著農民辛勤汗水的售糧大車排起了長龍,農戶們滿臉笑容,忙碌而有序地卸著水稻。 “我種的是優質水稻,9108和5055這兩個品種,今年收成特別好,已經賣了600多噸給地方國有儲備庫了。”市老龍河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業主黃英杰一邊擦著汗,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價格也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一斤能多賣個一毛錢左右呢。今天早上我7點多鐘就來了,沒想到8點多鐘就開稱了,真是又順利又快捷。” 不遠處,市恒友家庭農場的業主蔣章進忙著指揮工人將烘干后的水稻裝車運往糧庫。“今年從11月3日開始,我就一邊收割、一邊烘干、一邊運輸,往糧庫送糧了。”蔣章進滿臉笑意地說,“到現在為止,我已經送了800多噸糧食了,品質上肯定沒問題,價格也相當可觀。”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水稻顆粒飽滿、色澤金黃,散發著誘人的香氣。據了解,優質的水稻品種,如南粳5055等,已經成為我市的主流品種。為了確保糧食質量,市糧食儲備庫對收購的糧食進行了嚴格的檢測,一等糧含水量標準在14.5%以內,雜質在1%之內。目前,該庫點一等糧收購占比已達70%,二等糧達30%。 “新糧市場總體上來說品質高、價格好。”市地方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主任姚紅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計劃今年收購8200噸糧食,目前已經收購了7000噸左右。為了加大收購力度,我們正在深入種糧大戶、合作社等經營主體開展上門簽約化驗工作,力爭利用儲備庫儲糧的渠道優勢,多儲糧、儲好糧。” 隨著秋糧的豐收和大量上市,我市充分發揮大型糧食企業收購主渠道作用,同時引入多元主體入市,嚴格執行國家收購政策、維護收購秩序,讓糧農賣上放心糧、舒心糧。 根思糧庫采用市場化收購方式,承諾不壓質壓價、不缺斤少兩,讓售糧農民無需排隊等待,售糧款也能立即打卡到賬。“這幾天,我們庫點每天都有20多輛拉糧卡車來賣水稻。”市根思糧油經營有限公司經理葉武成告訴記者,“目前的一等稻收購價,南粳5055每斤1.55元入庫,比最低收購價高出近400元一噸。現在正值收糧高峰時節,我們倉容1萬噸,十分寬裕,糧款也準備了1000多萬元,確保倉等糧、人等糧、錢等糧。” 據統計,今年我市共有8家國有糧食購銷企業15個庫點開秤收購。目前,全市國有糧食收購企業已收購粳稻25000噸,社會加工企業收購7200噸。多元化的收購主體活躍在市場中,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和更高的價格保障。 “糧食安全是國家的大事。”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張衛榮表示,“我們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收購市場化導向改革要求,積極引導多元主體入市收購,并督促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秋糧收購中發揮主渠道和示范引領作用。同時,我們完善了糧食收購工作方案和應急收購預案,堅決防止出現‘賣糧難’問題,共同維護好市場收購價格和收購秩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