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6800多株古樹名木配備二維碼
日前,珊瑚鎮珊瑚新村四組熱鬧非凡,現場10名工作人員切割安裝金屬護欄,為村里兩棵“姐妹”銀杏樹裝修新家。“姐妹”銀杏樹分別位于村民屋前的道路東西兩側,相距50米。西側樹高14.8米,胸徑84厘米,冠幅12米;東側樹高19.7米,胸徑101厘米,冠幅21米,樹齡都超過300年,長勢旺盛且形象優美。 在古樹保護工作中,相關部門發現原有的圍欄高度不足,容易讓村民隨意進入,進而可能對古樹構成潛在傷害。為此,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利用省級林業專項資金對古樹圍欄進行了全面的維修與升級。拆除了原有的矮小圍欄,并擴大了圍欄的覆蓋范圍,圍欄面積從原先的54平方米增加至現在的72平方米。新安裝的圍欄采用了優質的熱鍍鋅鋼管材料,并涂抹了金屬防腐防銹劑,以顯著提升圍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為古樹提供更加周全的保護。 “在修復圍欄的基礎上,我們還重新撥正了避雷針,確保其能夠正常發揮作用。針對古樹結果過多影響發育的情況,我們與揚州大學農學院、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究使用生物制藥劑來控制結果數量,從而讓我們的古樹長得更加壯實、健康。”市林業技術推廣中心銀杏站站長李斌介紹。 古樹得到了妥善管護,村莊環境也變得越來越美了,老百姓看在眼里,美在心頭。家住古樹附近的80多歲村民黃開國告訴記者:“小時候就有這兩棵大樹,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碉堡在兩棵樹東北角150多米,共產黨將機槍架在兩棵樹上襲擊敵人多少次,每逢節日來敬香的人很多。現在看見古樹被保護起來了,我們也很開心。” “為確保這兩棵古樹得到長效管護,我們將引導本村村民和黨員老干部參與古樹的日常保護工作。在新的美麗宜居環境下,我們希望這兩棵古樹能夠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彩。”珊瑚新村黨總支副書記肖亞峰表示。 古樹被稱為“會呼吸的文物”,銘刻著歲月記憶,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近年來,我市建立全市古樹保護檔案資料,對100年以上古銀杏進行調查、鑒定、定級、登記、編號,對每棵古樹進行空間定位(橫坐標、縱坐標),實施每木檢測,測量樹高、冠幅、胸圍,樹木生長勢以及生長環境記錄等,摸清全市古樹資源狀況。按照“一樹一檔”要求,逐棵調查樹種、樹齡、胸徑、冠幅、生長勢、生長環境,梳理歷史典故、傳說軼事,全市所有古樹信息全部錄入國家林草局古樹保護信息系統,定期進行調整。同時,組織專班對全市一級以上古樹名木編撰出版了《泰興古樹名木》畫冊。 “我們為全市6800多株古樹名木統一配備了二維碼標識牌,這些標識牌詳細記錄了古樹的科屬種信息、保護等級以及相關的傳說軼事等。針對一級、二級古樹,我們特別安裝了避雷針,并為一級古樹設置了專屬的保護圍欄。同時,我們根據古樹名木的權屬情況,明確了管護責任,確保每一株古樹都能得到妥善的管理和照顧。此外,我們還成立了專項整治行動小組,并與市公安局攜手,共同開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以維護古樹名木的安全。”李斌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針對古樹保護修復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共同探索研究解決方案。我們致力于營造全社會關心、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氛圍,讓這些珍貴的自然遺產得以傳承和發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