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鄉:“騰籠換鳥”,老廠房實現“寸土生寸金”
堪比變形金剛的“機械臂”、迅速解析設計模型的智能“大腦”,電光石火間,焊槍翻轉,雕琢出弧度完美的曲線。10月31日,在根思鄉江蘇華升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智能焊接設備正在進行船用空調配件焊接作業。忙碌的場景,讓人很難想象,一年前,這里還是空蕩蕩的廠房。 “項目落地投產,需要審批用地、建設廠房等一系列的工作,用時特別長。而這里原企業經營困難,廠房閑置,根思鄉通過招商引資,將我們引進過來,節約了我們的建設時間,讓企業快速達產達效。”江蘇華升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曹華明告訴記者,來到這里后,企業用幾個月的時間進行改造,在今年3月份正式投產,至目前銷售已達到2000萬元以上,全年有望突破5000萬元。 土地是工業發展的基本要素,合理用好每一寸土地,讓寸土生寸金,是新時代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高畝均效益的必然要求。但用地低效、形態破舊、產業低端,一度成為制約工業用地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近年來,根思鄉緊緊圍繞低效工業用地盤活存量、做優增量,靶向施策、精準發力,破解工業經濟發展的空間瓶頸,積極探索提升工業用地“含金量”的高效路徑。 同樣是在根思鄉,另一處閑置廠房也迎來了新生——通過“要我招商”變“我要招商”,激活一池春水,江蘇格雷傳導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駐。“我們這個項目總投資3500萬元,主要生產新能源汽車專用電纜、充電樁電纜、阻燃電纜等產品。項目盤活低效廠房8畝,今年4月設備進場安裝,目前已經竣工投產。”江蘇格雷傳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慶介紹,目前公司已成為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一汽解放、杭叉股份等知名企業國內電纜主要供應商,項目達產達效后,年可新增開票銷售4000萬元。 一邊是新項目用地緊張,一邊是廢棄廠房長期“閑置”,無法發揮土地效益。如何打破兩者間的屏障,形成存量資產與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寸土生寸金”?今年,根思鄉全面梳理閑置土地、閑置廠房兩張資源清單,將存量資產轉化為招商資源。“今年以來,我們做好要素保障,全面推進‘五未’土地整治和閑置資產盤活,把低質存量轉化為優質增量,先后盤活迪嘉生物、中興電子等閑置土地4塊,打通項目落地快速通道,全年預計可竣工項目6個,其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1個。”根思鄉人大主席高峰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