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60.1萬畝水稻月底大面積開鐮收割
稻浪翻滾,田野生金。眼下,全市各地稻田已悄悄“泛黃”,即將迎來豐收時刻。 當前,正值水稻成熟關鍵時期。在張橋鎮克仁村,種植戶跟隨農技人員在稻田里查看水稻的長勢、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情況。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種植戶送去技術服務,為水稻體檢“把脈問診”,把好豐收最后關口。 克仁村的種植大戶張文明表示:“我種了300畝田,品種是5055。目前,水稻長勢非常好,顆粒飽滿,穗形也較大。我們計劃在月底開始收割,農機已經準備就緒,隨時可以投入收割和耕作。同時,我們計劃幫助周邊的散戶和小戶進行收割和耕種,預計今年的畝產量將在1100~1200斤之間。” 仲秋時節,稻田里呈現出勃勃生機,孕育著豐收的希望。一株株水稻長勢喜人,一簇簇黃綠色的稻穗隨風搖曳,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勾勒出一幅沃野好“豐”景。今年水稻先后遭遇了高溫、臺風等不利天氣,但由于各項增產措施落實到位,水稻品種莖稈粗壯、結實率高、抗病性好,全市水稻有望再獲豐收,品質也好于往年。根據最新農情調度顯示,我市將在月底迎來大面積開鐮收割。 市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周振元提醒:“當前,我們需要抓好水漿管理,做到濕潤灌溉、干干濕濕。同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特別是氣溫波動較大的情況,防止發生青枯死苗。此外,我們還需要關注后期的稻飛虱防治,特別是褐飛虱的發生情況。一旦發現褐飛虱,要及時做好防治工作,防止水稻減產。” 目前,我市大部分水稻即將進入枯熟期,這個時期的水稻對水分、溫度尤為敏感,今年,全市種植水稻面積共60.1萬畝,通過良種繁育、機插育秧、無人機噴灑、機械化收割等方式,實現全程科學化管理,不僅增加了水稻的產量,也提升了水稻品質。隨著豐收季節的臨近,全市上下正積極備戰水稻收割工作,確保顆粒歸倉,為全市的糧食安全和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