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等重要內容,為醫保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市醫療保障局將持續深化推進牽一發動全身的引領性改革、增添共同富裕成色的惠民性改革、解決百姓“急難愁盼”的結構性改革,在筑牢醫保兜底保障、減輕就醫負擔和醫保集成改革上持續發力,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可靠、更高效、更優質的醫療保障服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指出:“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改革價值取向,推動醫保領域各項改革措施落地落實,持續提升全市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市醫療保障局局長申衛明表示,將充分發揮醫療保障“保民生、增福祉”的積極作用,狠抓醫保精細化管理,加強全市經辦體系建設,基本建成了以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二次補償為主體、醫療救助為托底、慈善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全領域共同發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 近年來,市醫療保障局找準醫保“穩定器”“減壓閥”功能定位,在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上久久為功,不斷提高我市群眾的醫療保障獲得感。全市基本醫保參保人數達98.1萬人,參保率穩定在99.1%,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到750元/人。492家定點藥店、門診部納入職工門診統籌協議管理,62萬人次享受待遇,減輕群眾門診醫療負擔4282萬元。全年共有6545人享受長護保險待遇,享受待遇2512萬元。申衛明介紹,將推動基本醫保參保提質擴面,完善好“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大喇叭”的工作模式,做實參保人員“一人一檔”信息管理,對斷保、停保人員及時發送繳費提醒短信,會同稅務部門持續優化繳費流程,努力實現應保盡保、人人參保的目標,讓全市人民都享受到醫保政策紅利;加強對低收入對象醫療費用的監測,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對個人自付醫療費用超過預警線的,及時納入醫療救助范疇,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發揮好“江蘇醫惠保1號”的補充保障作用,切實減輕大病重病、困難家庭患者就醫負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取消居民生育費用報銷限額,降低住院分娩成本;逐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享受人群范圍,提升照護質量和內涵,更好滿足失能人員護理需要。 同時,市醫療保障局促進醫保、醫療、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深入推進DRG支付方式改革,定點醫院平均住院日和次均住院費用呈雙降態勢。創新實施醫保基金網格化監管,深入開展打擊欺詐騙保治理行動,追回醫保基金960萬元。申衛明表示,將推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支付方式改革,推進國家、省藥品耗材招采結果落地,讓參保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買到質優價廉的藥品;協同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助推“一般疾病在市縣解決,小病在鎮村解決”,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提高醫保精細化管理水平,優化公共服務、運用數智賦能,推動“醫保碼”在醫院、藥店“掛號、取藥、結算”等全過程應用,實現醫保結算從刷卡、刷碼到刷臉的跨越提升,方便群眾就醫購藥。加強醫保基金綜合監管,對門診部、藥店實行智能監控,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