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泰興,源遠流長,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上,勤勞智慧的泰興人辛勤耕耘,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今天,我給大家帶來的慶云禪寺和季三韃子的傳說,就是帶有濃濃泰興記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前,在濟川街道興燕社區的文化講堂上,泰興非遺項目傳承人金劍峰向臺下的孩子們介紹道。 “走過千年 依然泰興”,這是深埋在泰興人骨子里的文化自信。金劍峰以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設“濟川”名為起點,為大家鋪開了一張長達兩千余年的歷史畫卷。又以千年泰興為脈絡,從南唐升元元年置縣開始,為大家演繹泰興一千多年的沿革、發展歷程。大部分孩子都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泰興,情難自禁,驚呼、興奮、自豪之感油然而生。 當非遺走近青少年,文化傳承就有了希望;當青少年走近非遺,他們的成長也將獲得更加豐厚的文化滋養。目前,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按屬性可以分為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民俗、民間文學等類別,共有71個非遺項目,其中省級以上項目有5個。“這次我向孩子們講述的季三韃子的傳說就屬于民間文學,故事中蘊含的忠、孝、仁、智等美德,無聲沁潤了孩子們的心靈。”金劍峰說。 近年來,我市立足現有非遺資源,通過非遺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助推非遺項目向全民保護和傳承方向發展。市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徐建華表示,通過開展多彩非遺課堂,增強孩子們對歷史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打造孩子們的社區文化課堂,豐富孩子們的暑期文化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