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指出,全市上下要堅定信心、鼓足干勁、勇挑大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穩健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興新實踐。這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明確了目標任務、提供了方法路徑。”市發改委主任燕榮華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市發改委將深入學習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精神,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十五五”規劃基本思路的研究重點,做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部署和任務分解,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撐。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全會要求,要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激活新質生產力發展“強引擎”,以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為抓手,加強“1+2+3+X”區域科創體系建設,做好“整合、融合、耦合”三篇文章,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科技支撐。我市按照“一個產業、一個專班、一個規劃、一套政策、一支基金”“五個一”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前瞻布局了六大未來產業,目前,圍繞前沿新材料領域,正在積極創建江蘇省未來產業先導區。燕榮華表示,市發改委將力推集萃半導體技術研究中心、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建成運營,發展合成生物、前沿新材料、新型儲能、氫能、零碳負碳、第三代半導體等成長型未來產業,力爭未來產業先導區獲省批復。 現代產業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石。全會指出,要堅持以產業轉型為重點,夯實新質生產力發展“硬底盤”。要增強主導產業的支撐力,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大力實施“123”特色產業攀升行動,持續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積極爭創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以項目大突破厚植新質生產力、塑造發展競爭力。燕榮華說:“在產業轉型上,我們將依托‘一圖、兩單、三庫’,發揮專班工作機制作用,扎實推進‘123’特色產業攀升行動,推動九識智能車輛、滬蘇聯動臨港產業園等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惠爾信風電智能裝備、垶博新型纖維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早竣工、早投產。”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全會要求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提升發展“含綠量”。我市堅持科創引領、高端運行原則,一方面立足生態、走入廣域,強化綠能環保產業園、三基地五中心等科研載體平臺建設,另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投入,協助南極機械提早布局甲醇供氣系統、碳捕捉設備等新興產品,鼓勵亞太泵閥與江蘇大學聯合攻關,突破電機功率、機械密封、遠程控制等3項關鍵技術。泰興高新區以EOD試點工作為契機,將生態環境治理與環保企業培育相結合,既促進自然資源增值,又提升綠色環保企業的行業競爭力。新浦化學也正在建設氫氣提純及加強母站,并與澳大利亞LAVO洽談儲能裝備、集成制氫、儲氫和燃料電池項目。燕榮華介紹,市發改委將制定節能降碳行動方案,鼓勵引導更多工商企業參與綠電交易,建設分布式屋頂光伏,爭創國家整縣光伏開發試點縣(市)。同時,順應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要求,發揮碳效碼應用平臺作用,推動企業實施更多的節能降碳技改項目。 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能“閉門造車”,只有立足自身、放眼全局、擴大開放,才能更好打開發展新局面、拓展發展新空間。全會要求要打造營商環境高地,持續開展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對標改革,著力打造貿易投資便利、行政效率高效、政務服務規范、法治體系完善的一流營商環境,助力提升城市的市場磁吸力和國際競爭力。燕榮華表示,他們將以“一項目一清單”保障項目關鍵要素,及時組織聯合竣工驗收,提高項目驗收一次性通過率,全力打造開放、多元、包容的營商環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