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企業安全碼,企業負責人需要每月對它進行一次掃碼自查。每次檢查內容主要是廠區的安全生產通道、員工的培訓及‘三合一’場所的一些隱患。”日前,在延令街道的韻世家服飾有限公司,執法人員正向企業負責人介紹“安全碼”的使用方法。 據了解,這家企業與另外三家企業共處一個廠區,是典型的“廠中廠”模式。延令街道通過多輪走訪和整改,將“廠中廠”的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統一交由復興社區負責,并指定兩名網格員通過“安全碼”系統,負責安全教育、風險梳理、點位整改等八項日常管理工作。 “經過街道的整治,員工的安全意識得到了顯著提高,廠區的安全管理也更為規范。”該企業負責人朱建霞表示。 安全生產是民生之基,發展之要。近年來,延令街道通過構建“全網格、大應急”的安全生產治理體系,結合信息化手段,實現安全生產管理從被動到主動的轉變,進一步保障了區域內企業和居民的安全。 三陽村“九小”場所比較多,為確保這些場所的安全,網格員們充分發揮了“鐵腳板”精神,逐戶走訪,進行安全知識的宣講,并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細致排查。通過拉網式排查,網格員們不僅全程監督和參與隱患整改,還及時與業主溝通,確保各項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實。 “我們非常歡迎網格員和專家的到來。他們對我們的電器、生產設備運轉情況進行了細致的檢查,并提出了寶貴的建議。我們嚴格按照他們的規章制度要求進行操作,對于發現的問題也及時進行了整改。這種全程監督和參與的方式,讓我們更加明確了自身的安全責任,也為我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市天之源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蔣國生說。 延令街道按照“村居不漏廠區、廠區不漏房間”的原則,充分發揮網格員的“鐵腳板”作用,對轄區內所有企業和場所進行了全面清查和核對。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人廠一致”的數據規范采錄匯總,并建立了“安全碼”公示制度,要求企業每月進行掃碼自查,確保安全隱患得到及時發現和整改。 延令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和應急管理辦公室施洪亮表示,通過結合江蘇省工業企業風險報告系統中的安全碼和風險碼,對“廠中廠”實施了二維碼上牌管理,實現了企業信息的快速讀取和日常檢查情況的自動記錄,提高了服務執法效率,也為監管部門提供了更加精準的數據支持。 目前,延令街道已有124家企業完成了“安全碼”公示上墻,“廠中廠”企業全部實行了“碼上管理”,企業每月掃碼自查率達到100%,有效提升了區域內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