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在江蘇小龍河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豬肉分割包裝車間,工人們站在流水生產線邊,使用新引進的分割設備,將豬肉分類別進行精細處理。 據了解,新改造后的加工車間具有完善的儲存、分割、包裝功能,一頭生豬進入車間后,可以分割為骨類、肉類、豬副產品三大類,共計70多個品種的豬副產品。車間每天可以分割100多頭豬,最大包裝能力達1000盒。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門店銷售和團購訂單,企業的分揀中心也進行了流程再造,實行信息化分揀。門店要貨訂單導入系統之后,分揀任務會自動下發到分揀中心的掃碼槍。分揀員根據訂單挑選產品,保障門店和社區團購的種類和品質。 農產品加工業把優質農產品從“原材料”變為“餐食品”。近年來,我市農產品加工產業呈現出從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精深加工向未來食品轉型的特征,層層遞進式的農產品加工業,提升了農產品增值增效空間,助力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 由農產品初加工向鮮食產業精深加工轉變,泰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利用現代化、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引導園區內的鮮食企業通過精細加工,提升基礎食材附加值,促進產業鏈不斷向價值鏈高端攀升。昀曦食品創新開發河豚精品預制菜,百匯農發更新換代豬肉類精深加工技術,鮮時農業日供應標準團餐超5萬份。園區以創建“鮮食之都”為抓手,完善“鮮”類食品從田頭到餐桌系列標準,全方位助力農業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去年,園區完成開票銷售126億元,同比增長5.2%。2024年,園區預計全年開票銷售增長10%,工商稅收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10%;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9個。 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是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關鍵著力點。我市以東圣生物為龍頭,諾興生物、營康營養等多家關聯企業,在黃橋形成了以酶制劑、功能糖、功能性多肽等產品為主的產業集聚區,將我市的食品產業從食品精深加工領域,拓展到合成生物、精準營養等未來食品領域。經過多次上爭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的政策支持,我市依托現有產業基礎,聯合高校院所和行業協會,瞄準高附加值生物發酵和高端未來食品方向,努力打造以食品用酶制劑、功能性發酵原料、益生菌為主的綠色科技產業集群。目前,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產業鏈已落戶投產企業10家,其中,東圣生物開票6.57億元,同比增長36%,企業復配添加劑研制及熱凝膠系列深加工項目竣工投產。華熙生物、華恒生物、上海福百安特醫食品等一批項目已簽約,正在進行落戶跟進。產業研究院落戶中試項目7個、產業項目2個,總投資5億元以上。 農產品加工是提升農產品附加值的關鍵,也是構建農業產業鏈、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我市堅持用抓工業理念發展現代農業,推動現有農產品加工業向高精端靠攏、向食品工業發展,實現從有到優、由粗到精的跨越,加快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形成更多農業新質生產力。泰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成功創成省級農產品加工和預制菜產業集中區,全市新增國家農業產業強鎮1個、省級智慧農業園區1個;規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近300億元,到2026年,新型食品產業集群規模力爭超200億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