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走進泰興經濟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的生產調度控制中心,通過中央大屏記者清晰地看到,工業污水進入處理廠后,依次通過調節池、生化單元等環節,經過處理,污水變得澄清透明。 “目前廠區污水日處理量在2萬噸左右,經過處理讓原來含有危毒危害物質、水質混濁、帶有刺激性氣味的污水達到國家準IV類標準。”泰興蘇伊士環境技術有限公司運行部總監曾宏德介紹。 泰興經濟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項目于2022年9月投入運行,總投資約6.5億元,接管企業數量超過100家,設計處理能力5萬噸/日。項目采用化工園區“廠網河”一體化模式,“官網分時分類收集+污水廠深度集中處理+河道水質凈化提升”一體化環境綜合治理方案,針對源頭分質分類、上游追蹤溯源、水質復雜難降解等重難點問題逐一突破,精準高效地保障污染物的去除。運行以來累計處理污水量超過600萬噸,排放水質穩定達標。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城市的靈魂與命脈,水生則萬物生。近年來,我市將污水收集處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重點工程。泰興經濟開發區尾水凈化生態濕地獲省生態安全緩沖區示范項目獎補,為蘇中地區首家。虹橋污水廠生態凈化型安全緩沖區、泰興高新區生態保護型安全緩沖區已投入運行,通過增補水生植物,增強水體凈化能力,推動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 我市在生活污水處理方面采取了同等力度的治污措施。在城區生活污水2號泵站,所有設備正在全負荷運行。城區生活污水2號泵站及其配套壓力管線項目2022年建成,是連接主城區與濱江污水處理廠的一條污水輸送主動脈,主要將濟川街道、姚王街道、根思鄉生活污水統一收集,輸送到濱江污水處理廠,日輸送能力達16.5萬噸。 近年來,我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實施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加強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統籌治理。深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持續開展全域排口排查整治,按照“輕重緩急、先下游后上游”的原則,加快補齊城區污水管網建設短板。去年,新改建鼓樓路、國慶路等14條道路17公里雨污水管網,完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項目15個,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3個。今年,計劃實施根思路東延等15條道路3.5公里污水管網工程,完成13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實施2個達標區改造建設,確保污水主管網全覆蓋。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泰興因“水”而生、憑江而立,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動搖,積極爭取新一輪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加快推進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復、限值限量管理改革、“無廢園區”創建、化工園區新污染物治理、“一園一策一圖”示范等改革試點。同時高質量、高標準、高要求推進城鄉水利工程建設,工業污染、生活污水、農業面源、船舶港口污染四源齊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穩定在98%以上,全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在100%,生態河道覆蓋率提升至52%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