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虹橋鎮慈善社工站和蔣華村志愿者陪伴10多名精神障礙患者觀摩游覽轄區內的特色田園風光,并通過互動游戲增進了解,提升社交技能。 “我們已經于3月下旬全面啟動實施‘泰有愛’快樂賦能康復服務行動。”虹橋鎮政法和社會事業局局長顧美鳳介紹,圍繞“用心共建溫馨的家,攜手同享特別的愛”目標定位,該鎮已經初步建成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服務驛站,并制定康復服務項目實施方案,落實虹橋鎮慈善社工站和蔣華村志愿者負責實施,有序開展精神障礙患者的軀體管理、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和心理治療等方面康復訓練服務,進一步減輕患者家庭負擔,幫助精神障礙患者加快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在社工志愿者和監護人陪同下,蔣華村10多名服務對象先后走進廣福村下母子圩福文化廣場、圩田記憶館、林下拾趣小游園,三橋村毛家圩生態景觀核心區和沿江生態廊道,體驗休閑設施、聆聽人文故事、感受家鄉巨變。蔣華村巾幗志愿者胡華琴介紹,由于患病原因,服務對象很少走出家門,當前正是春光明媚、賞春踏青的好時節,組織他們走出戶外、走進大自然,能夠幫助他們放松心情、恢復自信。通過回訪和評估,服務對象和監護人對最近幾次的戶外活動非常滿意。 在系統開展心理講座的同時,康復驛站堅持把技能體能訓練作為服務重點來抓,先后組織開展了泥塑手工制作、餃子制作、廣場舞基本技能培訓等活動,受到了服務對象和監護人的歡迎。在社工志愿者的精心指導下,有的服務對象很快掌握了八爪魚、小黃鴨的制作技巧,看到自己親手制作的作品,露出了孩子般快樂的笑容。 “自己動手包餃子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但是有的服務對象至今沒有體驗過。”胡華琴介紹,在志愿者的耐心講解下,服務對象興趣濃厚,不僅學會了這一生活技能,還自己動手煮餃子、吃餃子,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 “下一步,我們將把康復驛站的運行服務作為一項改善民生福祉的系統工程來抓。”顧美鳳表示,今后將嚴格按照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示范點創建標準和要求,加快推進硬件設施的提檔升級;持續加大康復服務保障力度,精準化實施“泰有愛”快樂賦能康復服務項目,重點開展心理輔導和個案服務,進一步補齊精神衛生康復服務短板,幫助他們盡早融入社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