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在濟川街道眾賢村,農產品質量協管員走訪漁業養殖戶,宣傳講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現場查驗漁業餌料和水溶性抗生素等農業生產投入品。眾賢村緊鄰城區,垂釣、采摘、休閑等開放式文旅類家庭農場達13家,游客較多。在網格化管理模式下,農產品質量協管員將對轄區內所有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開展檢測抽樣、用藥指導、信息報送等,實行“一網”兜底,當好田間地頭“守門人”。 “今年我們共舉辦了3次農業生產監管活動,邀請市民參加農業生產體驗游。我們今年還計劃讓市民走進田間地頭,參與下田摘果,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向專業人員學習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等,強化廣大市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信任感、滿意度,共享農產品質量安全成果。”眾賢村農產品質量協管員李美鳳說。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泰興市不斷抓牢農產品質量安全,試點農產品質量網格化監管模式,筑牢首道防線,持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監測,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業生產規范用藥。分界鎮近年來推廣“小塊連片+輪茬套種”模式,鼓勵村民利用家前屋后、拾邊隙地進行季節輪種、品類套種,出產的綠菜花、甜豌豆等產品經過粗加工后,逐步登陸日本、歐盟等海外市場。分界鎮推廣試點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監管,穩定生產、穩控品質,按照“鄉鎮定格、網格定人、人員定責”的要求,落實落細協管員的網格化監管責任,全鎮基本實現日常巡查全覆蓋、田間地頭快速檢、產品質量可追溯,保障了農產品出口安全以及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對全鎮14個村居共劃分了54個網格,實行了一碼一監管,確保監管對象全覆蓋,以此來進一步提升全鎮農產品質量的監管水平,切實保障了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分界鎮農業農村局局長張馨說。 落實基層監管責任,織密基層監管網格。為方便中小規模生產者,泰興市在各地就近設置服務點,提供快檢、開證等服務,逐步推動農產品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目前,全市共有省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平臺入網主體2210家、鎮村農殘快檢室35個、承諾達標合格證服務站點17個。 “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心在基層,鄉鎮尤為關鍵。我們多措并舉,加強鄉鎮監管職能的落實,先后印發了網格化監管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方案,每個季度組織網格化監管培訓,定期開展農安質量情況晾曬,鼓勵爭先創優,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考核,掛鉤協管員補助,確保村級協管員盡職履責。”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志生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