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趣,想不到‘小積分’還真的兌換了1只電水壺;今后,我得多參加志愿服務,多做好人好事和多參與公益活動,爭取拿到更多的積分。”3月2日,在虹橋鎮封祝村村內的積分兌換超市,村民陳蘇延感嘆道。
自2022年8月起,封祝村“小積分兌換大文明”志愿服務積分制管理運行,此舉旨在通過“積分制”充分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群眾的凝聚力和參與度,積極參與封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該村以管理辦法為抓手,依托《村規民約》和《移風易俗倡議書》,結合實際制定《封祝村積分兌換管理辦法(試行)》,以13項加分項和10項減分項為主體,督促引導27個村民小組在積分內容緊扣基層治理需求的基礎上,根據年度工作重點合理設置積分內容,以積分管理為抓手推動工作落實。 “‘小積分’兌出美麗鄉村新面貌,同時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小積分帶動大文明,積分制能夠充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引導群眾‘自覺干’‘比著干’‘爭著干’。”該村黨總支書記顧建國表示,村民能夠通過努力掙得更多積分,讓廣大村民廣泛參與到公共區域環境衛生整治中來,自覺遵守村規民約、開展志愿服務,充分發掘群眾內生動力,不斷提升村民自我監督和自我約束的能力,積極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讓村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據了解,封祝村在推進“軟環境”與“硬環境”協同發展的同時,注重提升村民文明素質。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群眾積分制管理,使“小規約”成為群眾婚喪嫁娶的準則,有效培育了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村民們手中的愛心積分卡成為互助互愛、傳遞真情的載體,讓愛心不斷增值、傳遞。 “在未出臺《辦法》以前,我們村里面婚喪喜事的操辦總是‘大手大腳’,尤其是婚事操辦,有些家庭為了擺‘威風’,總得花個幾十萬元到城里大酒店辦婚宴,實在太浪費了。現在,大家都是婚事新辦,在自家院內搭起紅帳篷,請家宴廚師燒菜,僅花10的8萬就辦得風風光光。這樣一來,村民們既節省了大的開支,還能獲得20個積分。”村退休老干部陳康明對積分制管理表示贊同。 筆者在封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看到,大米、電水壺、毛巾、保溫杯等日用品整齊擺放在貨架上,每件物品前都“明碼標價”,上面標的不是金額,而是物品的“文明積分”。“按照‘一戶一申報、一月一審核、一季度一公示、一年一兌換’的原則,進行積分的申報和應用。大家手中的‘積分存折’原始積分都為100分,年底將根據積分總量進行排名,可以在我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兌換實物或服務。”該村村委會副主任封新建說。 下一步,封祝村將繼續堅持人居環境整治積分制,在實際推行過程中不斷完善好、落實好村民積分管理這項工作,用“積分”換取“文明風”,以積分制提升群眾參與感,激勵群眾自治,帶動鄉風民風的改善,塑造村民共建共享的鄉村治理工作新格局。(嚴小燕 楊國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