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注意一下,這里要迅速將手伸展開,腿部要保持彎曲……”日前,在河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隨著老師的演示,60多歲的丁云吉用手機把講課過程錄制下來,準備課后反復溫習。 “‘家門口’有個老年學堂真是太好了,來上課學習的都是認識的鄉里鄉鄰。有不會的、不懂的,大家還能互幫互助,我們這些‘老’學生,比孩子讀書都刻苦。”說完,丁云吉從手機里翻出一張被排得滿滿當當的課程表格,從舞蹈培訓到朗誦,再到硬筆書法,“銀發族”學員和在校學生一樣,文化生活安排的有模有樣。 在鎮上開辦老年大學,是河失鎮“文化養老”的新舉措和新探索。目前,該鎮圍繞“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培育骨干、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積極搭建老年人學習互動平臺。6個班120多名學員,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開設書法、舞蹈課程,有效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形成和諧溫馨的社會氛圍,為大家圓上了在家門口就能上大學的夢想。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逐漸從吃飽穿暖的基本物質需求,向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轉變。越來越多老年人渴望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渴望得到情感上的關愛和心靈上的充實。以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為主要內容的“文化養老”,契合了老年群體的期望,不僅能幫助老年人豐富業余愛好、充實退休生活,而且還傳遞了一種更為積極向上的養老理念,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張揚個性、崇尚獨立、享受快樂、愉悅精神。 送文化、種文化,最終的目的是孕育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養老模式。近年來,河失鎮除搭建互動平臺,引領老有所學外,還打造了一支由43人參加的門球隊伍,推廣“文化養老”,20多年來,多次參加省市和國家賽事,并屢獲獎項,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認可和高度評價。還組建了老干部“晚晴河失”合唱隊、“夕陽紅”舞蹈隊、“老來樂”腰鼓隊等特色文化團隊,結合自身實際,積極開展各類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樂。與此同時,主動引導轄區內老黨員、老干部弘揚正能量,凝聚銀發力量奉獻新時代,實現新作為,先后開展了“銀發生輝黨旗紅”“鄉村振興我帶頭”“大手拉小手關心下一代”等銀發生輝系列活動。 用“文化養老”托起更加絢麗的夕陽紅,讓更多的老人優雅、詩意地生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未來,河失鎮還將以老年人的訴求為導向推出精準化的服務內容,開創出老年文化的新天地,為抹亮“新老人”金色晚年創造更多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