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是測壓力的,這個是測頂上壓力表的,你那個地方為什么要裝壓力表呢……”日前,在江蘇南極機械研究所內,科研人員王政峰和其他科研人員一起展開頭腦風暴,思考壓載水處理系統船舶加裝設計,加快推進最近簽下的海外市場訂單。王政峰2019年通過校園招聘來到南極機械,在“老帶新”以及企業的各項政策扶持下,如今成為研究所內的骨干人員。 南極機械研究所自成立以來,特別注重科研人才的培養。企業先后與江蘇科技大學、上海704研究所等科研院校建立廣泛聯系,拓寬人才輸送渠道。王政峰加入研究所后,也受到企業的重點培養,參與壓載艙充氮防腐技術,甲醇供應系統,碳捕捉利用技術等10多項重要關鍵科研項目,其中涉及國家重點項目6項。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讓王政峰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近年來,我們把創造的大部分利潤都投入到了科技創新以及人才引進上,占年營業額的4%以上。”江蘇南極機械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汪立慶介紹。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去年以來,我市深入實施穩崗擴就業各項措施,持續加大就業扶持力度,實施重點群體創業推進行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服務攻堅行動,營造創業就業良好氛圍,更好激發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就業活力和內生動力,促進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出臺多項措施激發創業激情,用心用情“鋪路架橋”,助力創業駛入“快車道”,有效緩解了用工和就業的“雙難”局面。鵬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加強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過人才引進,加強技術改造和品牌創建,不斷提高科技對增長的貢獻率。 “2023年,隨著訂單量的不斷增加,我們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今年我們共引進了65位專業的技術人員,其中本科生達到了80%以上,隨著我們地方就業政策和環境的改善,我們對企業發展的信心也越來越強。”江蘇鵬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錢倪表示。 穩定就業不止為企業提供優秀的人才,更是為普通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為此,我市開發公益性崗位985個,簽約通過51家見習基地,開發11個產業需求量大、市場緊缺的“技能+創業”培訓項目。同時為方便群眾就近靈活就業,我市在開設分市場的同時,建成7個“家門口”就業服務站,把零工市場建到老百姓家門口,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基層,覆蓋更廣泛的零工群體,著力把“零工小站”打造成為就業者的“信息庫”“歇腳地”“加油站”。 江蘇春蕾裝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月美介紹:“我們企業大概有20多個人,都是本村的村民,來我們這里上班解決了村里就業問題,第二他們生活也方便一點,我們也為60歲以上的人繳納了社保。讓他們以后的生活無憂,同時根據他們技術的高低,高的人拿到萬元每月,技術低的拿四五千一個月。也緩解了村里的就業壓力,給村民增加了收入。” 去年以來,我市持續深化實施減負穩崗擴就業等一系列政策舉措,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穩定就業崗位,發放社會保險補貼、穩崗返還等各類穩崗就業資金近1.3億元。創新開展直播帶崗、云智聘、周末直通車等系列招聘活動 100 余場,提供就業崗位2.5萬個,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2萬人,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市公共就業服務中心主任陳永忠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實施精準有效的創業就業幫扶措施,以“有解”思維破解創業就業難題,確保創業就業工作提升、提質、提效,用精準服務讓創業者駛入實現創業夢想的“快車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