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近,漂泊在外的返鄉人放下了重重的行囊,放緩步調,感受家鄉濃郁的風土人情,治愈疲憊的身心。連日來,姚王街道桑木村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在東郊生態涵養區,從蘇州回來的奚亞波帶著上海、無錫等地共同返鄉的親戚朋友休閑散步,合影留念。 自從發展鄉村旅游以來,桑木村的民宿、垂釣、觀光等旅游服務逐漸完善,節假日和每個周末都會迎來不少周邊游客。 奚亞波對記者說:“我們長期住在蘇州,一有時間,我就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老家。現在我們村里的變化很大,每次回來都不一樣。東郊生態涵養區的配套設施也越來越完善,村里的交通、住宿、購物都非常便利,村民們親切友好,素質都很高。家鄉的生活如此舒適,說實話,我都不想離開了。” 桑木村的提升變化,來自村集體“強村公司”的積極探索。“強村公司”就是一種城鄉資源重新配置的新方式,打破了以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局面,增強村居自我“造血”能力。桑木村由老桑木村、小塘村和元莊村三個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后,原先狹小的村域發展空間得到擴充。同時,借助國家森林公園創建的發展機遇,挖掘出村域發展特色的旅游三寶:特色森林生態、鄉村主題民宿和自然露營基地。為了把生態資源做出更高價值,桑木村成立實業有限公司,以農旅觀光為主要方向,與鄉村小灶王、四牌樓大酒店等本地餐飲服務企業合作,招引落戶田園綜合體項目,總投資超1億元,并整合村內零散土地,通過集體掛牌承租,招引果品種植、淡水養殖、露營體驗等多樣經營主體,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去年,桑木村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5000元,綠色資源帶來的生態優勢正在不斷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 姚王街道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部長,桑木村黨委書記吳晶介紹:“我們村是典型的綠色生態資源村,資源風光獨特、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我們依托村內生態、綠色、休閑、文化于一體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文旅,加大力度招引培育文旅采摘、觀光休閑類農業重大項目,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增加特色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近年來,泰興市各鄉鎮村居因地制宜,攜手民企、國企,嘗試開展村村聯辦、飛地抱團等多種強村公司發展模式,增強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促進集體經濟從“保底型”向“發展型”轉變,努力探索出生態+產業的鄉村振興有效途徑。以打牢農村發展根基為目的,“強村公司”的強鎮興村富民行動漸次展開。 優化育種育苗、帶動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產業是廣陵鎮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的一大亮點。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廣陵鎮全鎮17個村居依托村企聯建模式,培育壯大蔬菜種植產業,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但隨著產業的不斷壯大,精品蔬菜育種育苗的源頭供應壓力逐漸顯現,全鎮5000畝蔬菜種植面積,蔬菜苗種全部依靠山東壽光、連云港等地外部輸入,種苗運輸過程中,還會造成20%的損耗,極大制約了本地蔬菜精品化發展。同時,蔬菜種植過程中,滴灌誘蟲設施落后、農藥化肥濫用等問題也影響了蔬菜綠色無公害品牌創建。2023年9月,廣陵鎮、鎮屬強村公司、上海農科院蔬菜園藝所三方合作,由廣陵鎮整合土地資源、強村公司投入資金、上海農科院派駐科技研發人員,新建種苗孵化、農殘檢測等功能型連棟大棚及配套設施,計劃培育推廣近百個蔬菜新品種和綠色高效種植技術,進一步降低蔬菜種植成本、提高產業質效。 市陵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玉良介紹:“該項目占地15畝,一號廠房是蔬菜分揀冷鏈。二號廠房是包裝車間、電商工作室、培訓基地,還有博士工作站。” “‘綠水青山成色更足,鄉村振興展現新氣象’,2023年我們每一步都走得很堅實,充分發揮蔬菜基礎規模優勢,堅持做強蔬菜產業,規劃實施了總投資5000萬元的蔬菜產業園項目,打造蔬菜科技園、蔬菜加工園、蔬菜物流園,吸納更多家庭農場、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加入,通過推進精品蔬菜綠色化種植、標準化加工和品牌化外銷,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廣陵鎮副鎮長祝鵬說。 綠色、低碳、高效是未來農業的發展趨勢,通過“強村公司”做好“生態+”文章,讓農民持續增收,讓經營者持續營收,讓消費者滿意。在濱江現代農業產業園,“強村公司”建設的一棟棟高科技含量的玻璃溫室大棚成為有機草莓豐收的“致富密碼”。園區成功引進浩源農業、德尚農業、小水滴農業3個草莓種植專業公司和果滿園農業1個蔬果種植項目,并在核心區投資1100萬元建設集育苗、種植、分揀等功能為一體的現代智慧農業中心,培育優質草莓苗,種植立體草莓和圣女果等高端水果。 游客曹佩琪說:“這里很高大上,以前沒有見過哪個草莓棚是這種樣子的。這里設備完善,采摘方便,環境優美,我們經常在周末帶孩子一起來玩,孩子很高興,也學到了很多種植方面的知識。” “產業+美景”,讓濱江鎮碰撞出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更多可能。生機盎然的長江生態廊道、生態富氧的河長制主題公園和“圩上人家”沿江風貌,品嘗地道長溝長魚、過船咸秧草和四季鮮果,打卡“清風十二圩”圩田風貌,尋訪長江斷流、天星洲、漁港記憶等區域特色文化。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濱江鎮不斷吸引文旅項目進駐,激發農村經濟活力,以“強鎮興村富民”行動為抓手,打造了北片區濱江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南片區稻香花海兩大農業片區,培育了草莓、蜜梨、葡萄、車厘子四大特色產業。截至目前,全鎮20個涉農村居中,有17個村規模化種植16個品種的特色果蔬,果蔬年產值2.4億元。 濱江鎮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向陽介紹:“最明顯的是經過規劃建設與深化,我們鎮顧闞、馬甸、永新、新星等傳統村落逐漸演變成了宜居宜業宜游的發展空間,而不僅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間。這大大促進了我們鎮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多功能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使許多美麗環境蝶變為美麗經濟。村莊既要建設,更需要經營的理念,成為我們鎮鄉村振興的重要共識和趨勢。” “強村公司”帶來了鄉村產業植入,鄉村振興也因此激活了內生動力。資源營運、社會服務、訂單生產各式各樣的經營活動讓農村經濟發展活躍。2023年,泰興市因村制宜制定形成村級增收方案333份,落實增收項目2894個,全市平均增幅達16.9%,落實各類承包合同3273份,實現經營性收入3.3億元以上。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與流通、勞務服務和鄉村旅游等項目產業增收成效顯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9%,農村發展的競爭力、美譽度和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