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興某外賣平臺一騎手因事請假,隨后該公司以曠工為由,單方面解除了勞動關系,影響其正常工作。后經人社部門調解,公司答應支付經濟賠償金。 近年來,快遞、外賣、直播、網約車等新興就業方式的出現,極大釋放了社會創新創業潛力。據了解,泰興共有快遞公司8家、外賣公司2家,涉及員工1200余人,在促進就業的同時,相關社保繳納、職業傷害、薪酬糾紛等方面的勞動爭議也隨之而來。由于該類從業人員普遍存在勞動關系概念模糊、自我維權意識不強等現象,加之新業態用工的多樣化、無序化導致勞資雙方之間勞動關系的不確定性,給勞動爭議化解日常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依靠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楓橋經驗”,成為全國政法綜治戰線的一面旗幟。近年來,市人社系統在實際工作中繼承和發揚“楓橋經驗”,不斷優化勞動用工領域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方式,針對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爭議,創新實施“3+聯動”工作法,有效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政府+企業”,建立爭議調處新機制 2022年,根據泰州市人社局部署,泰興市人社局認領了“建立互聯網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用工情況報告制度”和“探索新業態領域用工協調機制”兩項任務,全面摸排全市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用工人數、用工形式等基本情況,勞動仲裁和勞動監察兩部門及時了解新業態企業勞動爭議動態,以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和規范企業行為為出發點,指導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制定工時制度,堅決杜絕企業為規避法律法規隨意增加勞動時間、加大勞動強度、不按規定發放勞動報酬等違法違規行為。 同時,進一步借鑒“楓橋經驗”,市人社局協調總工會、市場監管、交通、郵政等部門共同探討新業態服務機制,2023年7月成立“益騎同行”黨建聯盟,吸納新業態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代表參與其中,聽取勞資雙方共同建議,受理共同訴求,做到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落實。 “預防+治理”,筑牢勞動爭議新防線 “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調解”是“楓橋經驗”的特質。這與勞動爭議調解工作堅持的“預防為主、基層為主、調解為主”工作方針和著重做好爭議源頭治理的工作思路是一脈相承的。市人社局注重抓就地調解的組織建設,構建了以市級仲裁院、鄉鎮街道調解中心、村居調解工作室和企業調解委員會組成的“4×4”調解組織網絡,從鄉鎮(街道)拓展到新業態企業,延伸到村(社區),形成了一道勞動糾紛新防線。通過發揮各級調解組織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及時發現、調解各類矛盾糾紛,實現“大矛盾不出鄉鎮(街道),矛盾糾紛不出企業,小矛盾不出村(社區)”。 近年來,四級調解組織相互配合,累計處理勞動爭議案件11008起,調解成功率達81.9%。其中,鄉鎮調解中心4023起,成功率達80.7%;村(社區)調解工作室890起,成功率達81.2%;企業調解委員會1187起,成功率達83.9%。涉及新業態勞動爭議調處率達100%,未有一起矛盾糾紛提起仲裁申請,未發生一件新業態重大集體爭議。 “線上+線下”,構建矛盾化解新格局 立足于“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理念,市人社局強化大數據的歸集、發掘與利用,推廣勞動爭議案件“線上云調解”,通過網站、手機APP等載體為當事人,特別是新業態從業人員提供在線調解服務,受理流轉群眾訴求,科學管理平臺信息,會商協調重點疑難工作;充分依托信息技術支撐,實現了勞動糾紛調解、監察、仲裁一條龍辦案機制,同時做優糾紛化解網上聯動工作,從源頭解決勞動糾紛。去年來,我市全國勞動人事爭議在線調解管理平臺受理勞動爭議申請203件,已全部調處完畢,案件辦結率100%。 “3+聯動”工作法在基層就地調解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社部調解仲裁管理司、省人社廳以及兄弟市縣多次前來實地調研,鄉鎮調解組織、企業調解委員會建設多次獲得表彰。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進一步內化“楓橋經驗”,優化“3+聯動”工作法,不斷提升新業態領域勞動爭議化解效能,為維護社會穩定和諧作出應有的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