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要根據教師個人考核結果分配獎勵金額,適當拉開級差,不搞平均分配,不吃‘大鍋飯’。”“接近退休仍然堅持一線教學的老同志要享受一定的照顧。”“要對有研究成果交流、發表、獲獎的老師按照考核細則給予加分,但是必須封頂。”……1月3日上午,在襟江小學教育集團的“師水襟江”協商議事會上,教代會協商小組成員正以“優化教師考核評價激勵制度”為主題展開激烈討論。 “我們通過協商議事室,廣泛聽取黨員、學校教職工、少先隊員、學生家長、退休老教師、社會知名人士等對象的各類意見建議,爭取各方力量,取得更多共識,使學校大事辦得更順,好事辦得更實。”市襟江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黃敬統說。 走近群眾,才能更好了解和助力解決群眾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市政協以各層次“有事好商量”平臺為載體,搭建民生問題“四季談”協商平臺,常態化開展專題協商和融合互促協商,積極推動委員履職觸角前移、重心下沉,助力基層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凝聚共識。 張橋鎮吳榨村依托紅色網格服務站,建立農旅融合委員工作室。自工作室建設以來,界別委員充分發揮自身行業的優勢,積極主動作為,圍繞“放大農場示范帶動效應,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土地流轉管理費收費標準”“小田變大田增產又增效”等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增收的熱點話題,開展走訪調研,征集社情民意,在協商議事中探索出了“農業+高效”“農業+特色田園”等融合發展模式,推動了青少年戶外實踐基地、2000多立方米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項目、親子農場等系列現代農業建設,達到了“一個工作室”影響“一眾人群”的乘法效應。 在泰興,像張橋鎮吳榨村這樣的協商文化深入基層的生動實踐還有許多,延令街道越街社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就是其中之一。近年來,市政協組織界別委員和延令街道圍繞“提升老舊小區改造實效”專題開展融合互促協商議事活動,社區工作人員、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參與其中。越街社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做了大量協調各方、釋疑解惑的工作,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理解和支持這項工作,改造工作目前正有序進行。 一年來,市政協不斷擴大協商的參與面和覆蓋度,推動政協協商民主理念向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延伸,把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市律師協會協商議事室成立后,通過委員工作室平臺廣開言路,有針對性地邀請具有相應專業特長的多個領域和界別的委員積極投入協商議事活動,密切聯系界別群眾,充分聽取意見,切實扎根基層協商。“我們組織律師委員深入鄉村、社區等基層組織,提供法律咨詢,參與矛盾糾紛的調解,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市政協常委、市律師協會會長葉家慶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一年來,市政協以“訪界別群眾聚發展合力”“履職為民助發展”為主題,已開展專題協商議事活動502場次,各級政協委員、居民代表等7807人次參加活動,助推解決了547個實際問題,形成典型案例61件。并持續做好“富民、惠民、安民”三篇文章,建立健全“三項機制”,開展送科技、教育、醫療、文化、法律“五送下鄉”活動34場次,參與人數達2600人次,協商解民憂、助發展的實效性不斷增強。 記者感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為。市政協不斷豐富“有事好商量”基層實踐,拓展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渠道,達到了讓委員“沉”到基層做實事、“聚”在一線解民憂的目的,使各項決策統籌各方利益訴求,變得更加準確科學。同時,進一步調動公眾參與民主政治和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將基層政府的“我治理”變成全民共治的“我們治理”,以人民民主的方式實現基層善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