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新街鎮李蕩村,綠化工程小隊正沿河栽下紫薇、桂花等樹苗。今年李蕩村結合沿河風光帶、農房改善、綠美鄉村等建設,已完成成片造林300畝、更新造林300畝。李蕩村還通過整體設計、穿插點綴等方式,在自然莊臺栽種青楓、紅楓、紅梅等,豐富村莊不同時節的自然面貌,讓村民在生活中感受到不同的生態魅力。 除了種新樹、護老樹,李蕩村還從村干部帶頭,按照網格劃分,每戶村民就近認領樹苗。目前,全村67戶村民認領了118棵樹苗,充實全村綠化。同時充分發揮村級林長巡林護林職責,定期對村民開展護林教育、林業科普。 近年來,泰興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構建多元共生、健康可持續的自然生態系統,完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全面提升林業資源生態、經濟和社會功能。 優良的生態讓林業經濟發展壯大,綠色林地正變身“金色寶地”。泰興市不斷提升林業經營水平,對低效樹林進行改造升級。張橋鎮西橋村從村民手中流轉了閑置的500多畝銀杏林,在省林科院專家指導下,規劃發展景觀銀杏林,逐步優化銀杏的林種結構。同時,在林下種植一些花卉苗木和市場需求度高的土特產品。 江蘇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季永華介紹:“這種模式在長江地帶非常值得推廣,特別是種香荷芋、紅薯之類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農作物,具有廣闊的銷售市場,是一種很好的生態林下產品。”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離不開林業資源這個最大優勢。今年以來,泰興市大力開展林業資源保護,完成通村道路綠化30公里,森林撫育2萬畝,四旁植樹50萬株。新建完善農田林網5.1萬畝,修復濕地400畝,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低于千分之十二。大力發展林業經濟,累計探索推廣10多種高效間套種模式,促進銀杏等苗木提質增效,全市高效林果種苗面積達5萬多畝。出臺《林下經濟示范基地標準》,累計認定市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6個;建成1個國家級、3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