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迷蒙,水面蕩起漣漪,岸邊紅色、黃色的美人蕉搖曳多姿;河對岸,在綠樹掩映之中,白墻黑瓦的村居、五彩繽紛的墻繪,“鄉村振興人人發力,文明生活家家共享”等朗朗上口的宣傳標語……好似一幅畫家筆下精心描繪的鄉村水墨畫。這是近日記者在濱江鎮盧碾村看到的場景。 近年來,盧碾村深入推進“泰美小園”創建,挖掘庭院內涵,提升群眾審美品位,發動群眾從打掃自家庭院開始,深度參與打造生態宜居環境。選取尤蘭組作為“泰美小園示范帶”,在保留村莊古樸底蘊的同時,將原先的閑置地改造成為村民休閑放松的小游園,增添健身設施、涼亭、桌椅、植物綠化等,營造美好田園風光的良好氛圍。 盧碾村還通過入戶宣傳等方式,廣泛宣傳動員,調動廣大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在村民常國慶家中,工作人員正向他宣傳創建文明城市的相關知識。“村里經常到我們老百姓家里看看情況,特別是對衛生整治,河面包括田地都要問問,蠻好的。”常國慶說。 一戶小園就是一處風景,千家萬戶串起美麗鄉村。盧碾村自從“泰美小園”創建工作開展以來,不僅村居環境越來越美,鄰里關系越來越和睦,推動形成了良好家風、文明鄉風、淳樸民風。盧碾村還通過大力推行小園議事,通過講政策法規、謀發展增收、辦文體活動等方式,商議困難救助、產業發展、環境改善等,激發村民主人翁意識,繪好鄉村治理“同心圓”。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推進‘泰美小園’創建,用好村內閑置地塊,增添健身設施、涼亭等綠化節點,加強河道常態化治理,打造生態宜居環境。同時用好積分制、小園議事,挖掘先進人物,引導群眾培樹新風。以人人美、處處美、時時美繪就美麗鄉村的多彩畫卷。”濱江鎮盧碾村黨總支副書記葉劍表示。 “抬頭賞景、低頭見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移風易俗、垃圾分類引領新風尚……走進濱江鎮仁壽村,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文明的力量。 村物業管護人員正在對河道沿線的垃圾、雜草進行集中清理。近年來,仁壽村引入專業的物業公司為村里提供服務,通過“巡、盯、管、督”和生態養護員、保潔員的常態管理,河道水環境越來越好。 “每天河道、路面都要清理,最近秸稈清運比較多,所以我們每天都要到村莊或者田頭去搬垃圾,及時地清運好,保證村里面的整潔衛生。”泰興市新容顏家政服務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馬留珍說。 為營造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人居生活環境,仁壽村從細節入手,在環境標準提升上下功夫。狠抓“臟、亂、差”專項整治,以道路、溝渠、莊臺建設等地為重點,確保環境整治效果不走樣、不變樣。同時仁壽村結合村民生活實際,不斷完善村規民約,與每家每戶簽訂垃圾分類處置承諾書,倡導文明新風,讓村民能夠自覺遵守“軟”約束。利用宣傳欄、告示牌定期表彰文明家庭戶,調動了村民投身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 “家家門口都有垃圾桶,門口政府弄的綠化清清爽爽的,地板都有人搞衛生,河里的水清清爽爽的,政府還養了魚,讓人家釣釣蠻好的,住在這里也是蠻幸福的。”濱江鎮仁壽村村民卜金紅說。 仁壽村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拓寬改造綠化,實現全村道路硬化、河道凈化、環境潔化、路燈亮化、墻體美化,在主干道種上冬青、香樟、紫薇、廣玉蘭等花木,實現春有綠、夏有花、秋有果、冬有青。 “下一步,我們將放大江蘇省衛生村的品牌效應,以村莊綠化美化、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主攻方向,結合積分制,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近期我們將把仁壽村王岱組,打造成為整潔提升莊臺,同時加強戶廁改造等宣傳引導工作,促進鄉村由表及里得到全面的改變,增強村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濱江鎮仁壽村黨總支書記趙群表示。 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生動實踐,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城市發展環境。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以來,濱江鎮聚力“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積極探索長效管護模式,通過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建設美麗家園,先后實施了垃圾分類處理、農村廁所改造,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美化等重點工程,282個自然莊臺達到市級整潔提升莊臺建設標準,村莊的“顏值”與“氣質”大幅提升。 下一步,濱江鎮將堅持以人為本、環境為基,緊密團結、依靠全鎮人民,不斷提升鎮村宜居品質,扮靚美麗人居環境,長效推進文明創建,讓鄉村經濟建設更強勁、環境更宜居、治理更高效、風尚更文明,為奮力譜寫宜居宜業和美濱江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