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有良醫是群眾的熱切期盼。10月29日上午,由周儉、周平紅領銜的20位泰興籍上海名醫帶著醫德、醫術與醫技,來到泰興市中醫院開展義診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早上八點半,20名專家已經投入到緊張的義診、手術、授課等工作中,以便在有限的時間里服務更多群眾,實現最大的技術效應。此次義診的醫療團隊有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等多所醫院的專家,涵蓋消化、肝病、婦科、兒科等多學科。 作為醫療界的“大國工匠”,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周平紅能夠將胃鏡或腸鏡打造成一把無比靈活的手術刀,讓鏡線由人的自然通道進入人體,內鏡把組織的小血管放大三五十倍呈現在屏幕上,判斷病灶是不是腫瘤,繼而直接切除可疑病灶,避免了用開刀的方式根治胃部腫瘤。在周平紅的診療座位前,患者陳小翠仔細講述了自己的既往病史。觀看了相關病歷資料后,周平紅對她說:“平時到中醫院開點中藥調理下,三年復查一次就可以了。”聽了周平紅詳細的診斷和建議后,陳小翠覺得心里踏實了很多。 在完成了30位患者的現場會診后,周平紅緊接著開展了三臺胃鏡檢查和一臺早期胃癌內鏡切除治療。“消化道疾病在泰興是一個多發病、高發病,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有必要更加關注自己的胃腸健康,如發現異常要及早地做胃鏡腸鏡的檢查。”周平紅說,他希望通過義診活動,把上海優質醫療資源與泰興的醫療機構進行醫療教學科研合作,進一步提高家鄉醫療水平,幫助更多患者解決病痛的困擾。 義診現場,面對每一位前來求診的患者,專家們都熱情接待,耐心詢問患者病史,細心了解病情,熱心解答疑問,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診治方案或建議。他們精湛的技術、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熟悉的鄉音,讓患者和家屬倍感親切。“家鄉的水土養育了我們,無論我們走多高走多遠,家鄉永遠是我們的根,家鄉的血脈之情是不可分割的,希望能以我的綿薄之力為家鄉父老做一點事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黃華是泰興籍上海名醫回鄉義診的“老面孔”,每次回鄉義診他都積極參加,他說這次在市中醫院參加義診,感受到了家鄉醫療衛生條件的進步。“我將努力創造機會多參加回鄉義診活動,以我的一技之長來服務鄉梓,為泰興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貢獻力量。”黃華說。 本次義診也得到了群眾的“熱捧”,不少居民早早趕到醫院門診、病房外等候。“我們真的是打心眼里高興!之前我們就看到了市中醫院發布的專家義診預告,我和家屬早就準備好病歷預約前來,不用去上海就能見到專家,真是太方便了!”談起義診感受,市民朱劍君說,他的母親一個月前剛在上海做過化療,這幾天正好到了復診時間,剛好主治醫生回鄉義診,省去了兩地奔波的辛苦,對老人康復來說也是非常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