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張橋鎮西橋村,物業管理負責人羅菊林在日常巡查中發現一戶村民屋后堆放了大量廢棄秸稈,他立即拍下照片發布到物業管理群,通知管護人員前來清理。 近年來,西橋村引進物業服務,對村莊實施小區化綜合管理。與原先村民自發管護相比,物管小組明確具體工作時間、工作職責,“拉網式”開展整治管護,讓西橋村轄域內道路整潔、河流清澈、風景優美。 “我們安排了專人負責保潔河道、打掃路面,專門修剪花木,專門清理亂貼亂畫……把西橋村每個角落都弄得干干凈凈的,得到了老百姓的肯定。”羅菊林說。 美好、清新、規范、精彩,是西橋村提出高質量環境治理的八字方針。《美麗張橋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實施以來,西橋村探索“文明實踐點+志愿服務”模式,通過拓寬道路、修繕健身廣場,打造西橋銀杏公園、轄區內河道景觀等民生工程,建成了環村觀光帶。 村民張鳳珠說:“我們家家戶戶門前道路寬闊整潔,每隔幾米就設置了垃圾桶,方便我們傾倒垃圾。平時我們喜歡到健身廣場去跳舞、鍛煉身體,生活越來越美好,很愜意!” 隨后,記者走進張橋鎮吳榨村看到,環境改造提升工程如火如荼進行中,幾名工人正安裝村口的指示燈牌。據介紹,吳榨村采取“完善基礎設施+專項整治”工作模式,今年共計投入700多萬元,實施村容村貌改造、循環道路亮化、數字農業項目建設,持續鞏固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守護鄉村原有的綠,建設鄉村未來的美,讓鄉村實現綠美蝶變。 吳榨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建軍介紹:“我們將緊密圍繞村莊環境大提升,在每個莊臺以點帶面,逐步推進,打造綠化節點、休閑游園等,讓老百姓茶余飯后有去處。” 《美麗張橋建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實施近兩年來,張橋鎮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全鎮新增美麗宜居示范莊臺6個,整治提升河道53條,實現戶廁改造1050座,美麗鄉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人居環境持續向好。 張橋鎮人大主席劉紅華表示:“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營造環境整治的氛圍。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督查考核,通過定人員、定職責、定區域、定薪酬,形成環境整治的長效管護,將張橋鎮建設成泰興美麗的‘南大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