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市陽涵塑料制品加工中心,工人們忙著趕訂單。這間700平方米的廠房原為橫巷村閑置的集貿市場,今年9月初被企業租賃。 企業負責人丁偉偉介紹,加工中心原本設在家里,受到道路、空間的限制,經常出現人等貨的現象。搬到新的加工中心后,不僅提升了效率,進出貨也方便,后期他又增加了3臺機器,擴大了生產規模,給村里解決了10多個勞動力就業。同時,每年給村里上繳2萬元租金,后期還會逐年增加。 今年以來,黃橋鎮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實行“摸清家底、盤活資產、發展產業”三步走,充分激活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橫巷村以盤活“沉睡”資源為抓手,先后將老橫巷菜場、老稅務局以及派出所辦公用房進行發包,真正讓閑置資產“忙”起來,為村集體經濟增收12萬元。 “預計到今年底,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可以達到104萬元,增長幅度達到26%。”黃橋鎮橫巷村黨總支書記丁樂介紹,明年他們將繼續充分盤活其他閑置資產,包括原東進酒廠、原農電站以及食品站,爭取明年的增長幅度達到25%以上。 前幾天的連續陰雨后,黃橋鎮勝利路東延段綠化帶里雜草叢生。勝利村物業公司正組織員工鏟除雜草,進行保潔養護。據悉,勝利路東延全長400米,綠化是由勝利村物業公司工程化施工,施工過后保證兩年的綠化修剪,以及除草除蟲,為村集體增收十來萬元。 在農村,物業公司是個新事物。2021年底,勝利村在焦莊組試行成立村物業公司,將組內無業的退役軍人、村民、原保潔人員納入公司化管理,將原先用在組內“六位一體”管護的資金委托給物業公司,這樣既增加了物業公司員工的收入,同時為村集體經濟增收帶來了有效途徑。黃橋鎮勝利村村委會副主任何楊告訴記者, 229省道以東、通站路以北、城黃路東延以南的5條主干道都由勝利村的物業公司進行環境管護,5條主干道每年增收21萬元。 今年以來,黃橋鎮強化頂層設計,統籌謀劃“一盤棋”,研究制定《黃橋鎮扶持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意見》,計劃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扶持資金,用于村集體增收項目獎補,鼓勵各村謀實增收項目、扎實促進增收,今年上半年已到賬村集體經營性收入1123萬元。 同時,推行“強村公司+村村抱團”發展模式,鼓勵各村結合區位、資源優勢,成立村級層面強村公司,探索發展“產業型”“服務型”“資源型”等增收項目,目前已成立強村公司并實際運轉12家。全力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穩健發展,規劃到年底全鎮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比上年增長25%,57個村全部達50萬元以上,其中,100-200萬元16個,200萬元以上6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