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黃橋鎮祁巷村的文化墻、宣傳欄中,宣傳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的標語分外醒目:“婚姻不是攀比,而是一種幸福”“婚禮不是炫耀,而是愛情的見證”“不要盲目跟風,讓婚禮更有內涵”…… 祁巷村黨委書記丁雪其介紹,近年來,該村堅持“黨建引領、黨員先行、群眾參與”工作模式,將黨建與鄉風文明建設有機融合,扎實做好文明新風倡導相關工作,以鄉風文明“軟實力”筑牢鄉村振興“硬環境”。 早在2020年,祁巷村兩委會就把黨建引領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作為鞏固文明鄉村建設成果的一件大事來抓。因陳規陋習的影響、攀比心理、補償心理等,婚喪喜慶事宜相互攀比,鋪張浪費愈演愈烈,此風不剎,將逐步發展成為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我們村之所以能發展起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艱苦創業的精神傳統,如果斗富之風不剎住,把根丟了,魂丟了,這才是最危險的。”該村黨委書記丁雪其說。 村黨委組織黨員干部、村民組長多次召開會議,統一思想,重新認識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主要標志和重要保障,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之“魂”。祁巷村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鄉風文明的主旋律,深入進行宣傳教育,在全村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樹新風、促和諧的文明風尚,提高村民鑒別是非、美丑、榮恥能力,自覺地揚美抑丑、揚善懲惡,讓“樹新風、棄陋習”蔚然成風。明確要求黨員干部身體力行摒除陋習、崇尚科學、倡導新風,帶頭執行相關規定,并教育提醒親朋好友和身邊的人做踐行文明新風的帶頭人,爭當移風易俗的傳播者和倡導者。同時,將移風易俗、文明鄉風建設的各項指標任務排細排實,細化到具體時段,一步一步抓推進;轉化為具體項目,一項一項抓落實;量化到具體責任人,一級一級抓到位。進一步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黨員干部、村民組長、骨干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做到人人肩上有擔子,事事有評判標準,樣樣有考核獎懲。 村兩委會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村紅白理事會,按照“民主選舉、規范運作、自治管理”的原則,切實將公道正派、原則性強、敢說敢管的五老鄉賢選入到村紅白理事會,完善《章程》、加強宣傳、強化約束,達到改變陋習、倡導新風的目的。抓好宣傳突破,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宣傳平臺,重點宣傳村規民約、家規家訓、紅白理事會章程要求,建設“移風易俗、文明新風”文化宣傳一條街,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殯葬管理條例》、各級政府的相關政策。倡導厚養薄葬、禮輕情重、節儉辦事,培育孝悌和睦家風,倡樹婚喪嫁娶新風,營造文明和諧鄉風,讓村民群眾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自覺執行村兩委會的要求: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節儉養德、文明理事。營造破舊規、除陋習,講科學、反迷信,講文明、反愚昧,講節約、反浪費的濃厚氛圍。村兩委會還加強了對紅白理事會的考核監管,紅白理事會加強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嚴格把關。事前,嚴格實行紅白理事登記備案和審批制;事中,對宴會檔次、辦事周期長短等環節參與審核;事后,組織與辦事方算賬對比,贏得支持和配合,消除思想疑慮,并將做得好的典型事例在群眾中廣泛宣傳,把移風易俗理念傳播到廣大村民心中,讓文明新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實際行動破舊立新、移風易俗。 鄉村振興離不開文明鄉風滋養,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戰略之魂。由于祁巷村兩委會堅持不懈地抓鄉風文明建設,采取疏堵結合、建章立制、創新自治等多種方式,引導群眾從思想上形成自覺,制度上形成規范,風氣上形成氛圍,使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文明風尚更加濃厚,不斷煥發出祁巷鄉風文明新氣象,奏響悅耳動聽的鄉風文明“幸福曲”。“就拿村里最常見的請客之風來說吧,婚喪嫁娶要請客,小孩子滿月、老人賀壽、房屋上梁……都要請客,碰上好日子,有的家庭幾口人得分赴幾家趕場子,賀禮的價格也噌噌往上漲。這些現象現在都不見了,減輕了人情債和經濟負擔……”該村紅白理事會理事俞國生感慨地說,他認為,村領導抓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的做法得民心,村民們也很支持、擁護。 “如果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形成了祁巷村的‘筋’和‘骨’,文明鄉風建設則造就了祁巷村的‘氣’和‘神’。文明是一種美德、一種力量,潤物細無聲,文明鄉風建設又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要以鄉風文明建設為抓手,進一步提升村民文明素養,筑牢鄉風文明的根基。”丁雪其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