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珊瑚鎮志宇家庭農場,業主吳建華正在查看田間小雜糧的生長情況。今年,吳建華選擇試種了30畝蘇蕎2號蕎麥、50畝泰花11號花生、100畝蘇豆12號大豆,都長勢喜人。“這些作物的種源都是市農科所推薦的優良品種,基本上從根部就開始長莢角,結出的每一粒果實都很飽滿。估計黃豆能夠達到400多斤一畝,蕎麥300多斤一畝,花生最高可以達到1000斤一畝。”吳建華告訴記者。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0%。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大力引育適宜本地種植的新型品種,采取標準化種植、專業化管理等技術手段達到培育效果,不斷豐富泰系花生、蕎麥、大豆、玉米等小雜糧種質資源,通過育種、制種、推廣,推進全市種業高質量發展。 泰興花生種植歷史悠久,品質上乘,“泰興甜花生”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近兩年,市農科所立足本地花生特有種質資源優勢,采用高新技術孵育,不斷豐富“泰興花生”種質資源,成功推廣了泰花7號、8號、9號等新品種。目前,最新培育出的泰花11號是系列單產最高品種,泰花13號則填補了泰興“黑花生”品種的選育空白。 為確保花生、玉米、大豆等小雜糧高產豐收,除了發揮種質資源優勢,新的復合種植技術也是市農科所的探索方向。今年是全國大范圍、大規模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的第二年,市農科所從泰興市土壤結構、雜糧品種、農機農藝等方面入手,進一步完善帶狀復合種植草害防控、播種收割種植技術,通過深入一線開展指導,讓農戶真正掌握復合種植的技術要點,實現玉米基本不減產、增收一季豆的目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