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根思鄉南湖村周傳家庭農場,業主周傳利索地往池塘里撒著飼料。望著池塘里密密麻麻的泥鰍苗浮出水面進食,他憧憬著今年的好收成。 2020年,在外打工的周傳了解到泥鰍養殖不僅周期短、產量高而且有廣闊的市場,辭職回鄉后,他流轉了十幾畝土地從事泥鰍養殖,先后投入30多萬元,采購設備,探索培養優質種苗。如今,他的三個池塘內養殖了180多萬條泥鰍。“這些泥鰍長勢很好,10月初就可以賣了,6畝地預計能有30萬元收入。”周傳喜滋滋地告訴記者,如果今年效益好,明年將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村民養殖,提高大家收入,讓家鄉土地煥發新的生機。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金鑰匙。今年以來,根思鄉堅持因村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農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走進根思鄉老葉村的萬淼鮮木有限公司菊花種植基地,只見田里的菊花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務工人員正忙著掐苗、除草。業主肖興強是土生土長的老葉村人,在鄉村兩級的支持下,完善了“公司+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今年6月在村里流轉了150畝撂荒地,種植了北京菊、香菊、七月菊和金絲皇菊,比原先種植傳統農作物每畝經濟收入高出千元以上。同時,也讓閑散在家的村民有機會到種植基地務工,菊花成了群眾的“致富花”。 “我們把村里家前屋后和溝邊溝腳,都種上了菊花,形成了以菊花為主的產業鏈,讓村集體增收。預計今年為期四個月的采摘期,將給每位務工村民帶來5000元左右的收入。”根思鄉老葉村農業主任劉新明表示。 近年來,根思鄉堅持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循環農業一體推進,充分發揮各村的資源優勢,深入推進“一村一品”建設,讓傳統特色產業釋放新活力、展現新優勢、形成新品牌,讓更多鄉土產品實現特色優勢農業新突破,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下一步,根思鄉將繼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做到既要守住綠水青山,也要挖到金山銀山,走出一條產業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