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市民張德紅來到黃橋鎮南街社區“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希望招收幾個“臨工”,幫著搬運安裝自家廠房里的新進設備。“這個就業服務站在家門口真是太方便了,有求必應,工種也蠻多的,符合我們各方面需求。”張德紅說。 南壩橋過去是當地最大的一片零工自發集散地,“零工們”往往將寫著自身技能的牌子放在地上,或者自己舉著,風吹日曬地“站大崗”等活兒干。2022年,黃橋鎮在南壩橋旁建起了零工市場,今年3月,黃橋鎮又進一步深化零工市場功能,建成南街社區家門口的就業服務站,打造了全市首家社區就業招聘平臺。服務站地方雖不大,但“五臟俱全”,設有就業服務專窗專柜、自助服務區和休息等候區,配備資料存放、信息發布等基本服務設施設備,設置就業創業指導室、職業技能培訓室等特色服務功能區。 零工張像剛干完上批活,又到零工市場來登記,希望盡快幫他安排活干。張像說,每結束一次零工活,他們只要到零工市場報備一下,然后回去等就可以了,再也不需要像過去一樣風吹日曬地等活干。 黃橋鎮社會事業局辦事員龔悅介紹,該就業服務站目前就業成功率達74%左右,為靈活就業人員解決了不少就業難題,讓更多靈活就業人員有活干、干得好、增收入。 美好生活,民心所向,幸福所在。近年來,黃橋鎮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把發展民生作為第一導向,著力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用政府的“緊日子”,換取群眾的“好日子”,著力為民生“提質”,為幸福“加碼”。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黃橋鎮加速養老服務社會化運營步伐,為老年人提供舒適的居家養老服務,積極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結合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在黃橋鎮直來橋村二組丁秀蘭的家中,助老員葉桂女正在為老人提供上門服務。丁秀蘭告訴記者,助老員們經常來陪她聊天、說話,到家里后什么活都干,有時會幫助把換洗的衣服洗了,有時會幫助煮飯,特別是天冷天熱總要過來詢問,像親兒女一樣,讓她感覺特別溫暖。 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每人每月上門服務1次,每次提供1項服務,每次服務時長不少于1小時,服務內容包含上門為老年人提供保潔整理套餐、代充液化氣、代購物品等。目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惠及黃橋鎮高齡老人近9000名。 “一老一小”,關乎千家萬戶的民生福祉。近年來,黃橋鎮以“擦亮黃橋教育名片、再創黃橋教育新輝煌,打造‘教育強鎮’”為落腳點,加大教育投入,設立教育基金,不斷提升教育質量水平。黃橋鎮中心幼兒園創建于1981年,現有教學樓、行政樓等建筑設施2011年建成投用,對照《江蘇省幼兒園教育技術裝備標準》等文件要求,該園的內部設施等已不能滿足幼兒教育的現行要求。為改善辦園條件、優化教學環境,今年,黃橋鎮投資137萬元,對中心幼兒園分步進行改造提升,一期項目涉及該園屋面防水、2號教學樓、過道及樓梯間等改造。 近年來,黃橋鎮堅持民生第一導向,傾心提升群眾滿意度。社會保障力度不斷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5%,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續費率達98%,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提升至800元/人·月,16家標準化居家養老中心實體化運行。依托“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鎮定點醫療機構實行“網格化”管理。社會事業品質持續攀升,文藝演出、志愿服務集市等文明實踐活動精彩紛呈,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