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城區工業園區內江蘇宏宇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全自動激光切割機正高速運轉,技術人員邊觀察機器運行情況,邊查看電腦控制面屏,及時調整參數;另一邊,工人們各司其職,切割、焊接、打磨、組裝、油漆……經過數道工序,鋼材原材料變成了一臺臺形狀各異的亮紅色裝備成品。 這樣的忙碌場景很難讓人想象企業離簽訂投資協議也才過去一年多的時間。“我們去年3月簽訂協議后,園區就為我們提供了現成的廠房,在2個月內完成安評、環評等,讓我們縮短了建設周期,能在6月份正式投產。”江蘇宏宇船舶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印宏彬說。 該公司專業生產船舶通風設備,產品主要應用于軍艦、游輪等。該企業的所在地,正是在城區工業園區中科智王(泰興)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廠區之內。據悉,企業因經營不善廠房閑置,在城區工業園區的支持下,去年宏宇船舶租用了部分廠房,讓“沉睡”資源“活”了起來。 在虹橋工業園區江蘇云波有色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們也正加緊進行試生產,而在半年之前,這里還是空蕩蕩的。原來,該公司所在地塊的原企業占地近百畝,因資金周轉困難破產倒閉,資產被依法查封、拍賣。虹橋工業園區一方面積極配合法院對其資產進行清算核查,另一方面加強招商引資,積極推介該地塊。最終,江蘇云波有色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拍得土地、廠房等資產,投資5.15億元,建設超高壓輸變電合金材料及集成電路引線框架研發制造項目,讓這里煥發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從今年2月份,我們就開始安裝設備,不需要廠房建設,這樣我們可以縮短兩年時間。8月投產,預計今年開票銷售能夠達到10億元。”江蘇云波有色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志南說。 近年來,隨著環境資源約束不斷加強,土地能源供應日趨緊張,工業經濟發展越來越受到土地要素制約。如何打破發展“枷鎖”?推行“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是泰興市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一招,這將加快泰興經濟發展從擴大規模向優化結構轉變,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發展思路的“換道超車”。而昔日荒地蝶變成發展熱土,不僅樹立了一批類似宏宇船舶、云波有色金屬新材料這樣的行業先進典型,還有效帶動企業對標先進、補齊短板、提質增效,推動工業經濟實現新突破,折射出的就是泰興深化“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的決心和實效。 今年以來,泰興市堅持“畝均論英雄”這一理念,努力走好“有限空間、無限發展”之路,按照“淘汰落后、盤活閑置、規范提升”的總體思路,將清理處置閑置、低效用地作為改革的重要一環,通過實施差別化價格政策,回收利用、嫁接重組等方式,倒逼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或轉型,向土地“要效益”“一把尺子量到底”“畝均論英雄”成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的“風向標”“動力源”。同時,制定出臺《泰興市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綜合評價辦法2.0版》,增設畝均增加值、單位能耗增加值、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例等三項指標,倒逼低效企業、低效用地退出或轉型,積極向“土地存量”要“發展增量”。上半年,全市已完成盤活(提升)低效閑置工業用地1679.5畝,完成年度計劃的1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