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分界鎮開綠村看到,挖土機來回穿梭,加快推進水井、水窖等配套設施掃尾工程正如火如荼進行。 為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效率,保障糧食生產安全,去年以來,分界鎮上爭7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總投資1700多萬元,完成了拆建農渠60條、新建農路40條、新建暗渠4條、新建涵洞13個等建設任務,原有的鄉村道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得到顯著改善,全年預計可增產糧食35萬公斤,新增地塊效益98萬元,年節省人工效益21萬元,節約耕地面積20畝。 高標準農田是推進糧食安全生產的最大“底氣”。在張橋鎮褚陳村六一組,高標準農田內成片的秧苗茁壯生長,這片高標準農田占地約250畝,配套了水渠、農機路、誘蟲燈等高產設施。以前,這片地塊權屬20多家農戶,由于權屬不一,高標準農田建設遲遲不能推進。褚陳村以六一組為試點,確權土地面積,把原本小而散的低產田統一流轉到村集體,打破各家耕地邊界,打造為“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農田。 建設高標準農田,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既要加快建設,也要重視管護。去年以來,珊瑚鎮上爭資金1500萬元,在曹埠、洋港、左莊三個村建設了5000畝高標準農田。為改變高標準農田“重建設輕管護”狀況,珊瑚鎮按照“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明確產權歸屬和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積極探索“路長+”、網格員巡查、質量保修期等制度,探索委托代管、第三方購買服務等管護新模式,不斷完善高標準農田后續管護長效機制。 近年來,泰興市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噸糧田”,著力推動形成“建設、運營、管理”一體化長效機制,不斷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效,提高全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筑牢糧食安全根基,積極鼓勵發展“大田托管”“田管家”等規模化經營、標準化服務,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食生產不斷實現降本增效。 市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徐磊介紹:“2020年以來,我市累計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0.8萬畝,涉及34個項目,完成財政投資46595萬元。目前全市耕地面積88.03萬畝,已建成高標準農田68.7萬畝,占比達78.04%。2023年全市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5.6萬畝,其中新建2萬畝,改造提升3.6萬畝,涉及12個項目,計劃財政投資13690萬元。我們將繼續以扎實有力的工作舉措,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快建設進度,強化職能監管,提高資金效益,為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