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濱江鎮校外輔導中心站,來自常熟理工學院“‘未’愛而生,星火傳遞”實踐團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正為孩子們講解中國扇文化的起源、歷史、形狀等知識。在志愿者們的幫助下,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涂畫出一個個獨一無二的團扇作品,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加深了對非遺文化的認知,還提高了藝術修養和審美能力。 “今年是我們實踐團赴泰興開展暑期三下鄉支教活動的第5年,5年來我們以生動有趣的方式,為孩子們帶來一堂堂充滿趣味又飽含深意的課程,讓孩子們既享受到假期的快樂,也學到有用的知識。”常熟理工學院“‘未’愛而生,星火傳遞”實踐團成員謝菲兒說。 七月以來,泰興市各鄉鎮街道青仔公益暑托班廣泛開展科學普及、讀書賞析、手工實驗等素質教育活動,不斷豐富學生暑期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陪伴孩子歡度暑假。 據了解,市青仔公益暑托班自2015年開辦至今,實現了全市17個鄉鎮(街道)全覆蓋,累計服務青少年6000余人次。通過深度打造“1+5+7+N”服務模式,圍繞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德智體美勞”五個維度,精心打造推出“七彩課程包”。“今年我們按照‘有人員,有場地,有資金,有保障,有制度’的5有標準分片區,結合各鄉鎮街道特色打造‘紅色黃橋’‘綠色濱江’‘青春延令’等主題暑托班,為留守兒童安排了特色課程,同時增加了戶外拓展課程,推進暑托服務體系規范化、標準化、長效化,讓學生度過充實快樂有趣的暑期時光。”團市委副書記邱銳介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