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推開位于黃橋大夢想城廣場的紅韻驛站大門,一股涼氣撲面而來,現代化裝修的驛站內配備桌椅、冰箱、微波爐、空調、充電設備、飲用水、雨具等,完備提供了舒心歇腳、續航補給、暖心關懷、成長提升等陣地服務,為附近商戶、過往司機、快遞外賣員解決外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類“小事”“急事”“頭疼事”。 紅韻驛站是黃橋鎮傾心打造的最美商圈驛站,驛站設有網格長、網格員、網格民警、網格律師、商鋪經理各一名,覆蓋黃橋大夢想城商圈、琴湖廣場商圈。目前紅韻驛站不僅是歇腳充電的暖馨港灣,更成為基層治理的前沿平臺。“我是驛站的網格員,附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找我幫忙解決。”琴韻社區工作人員、紅韻驛站網格員郭彎告訴記者,不少商戶、志愿者、騎手外賣員紛紛加入驛站志愿隊伍,擔任網格啄木鳥,就近參與社會基層治理,為社區提供商圈街面巡查信息、收集上報環境風險、安全隱患、治安線索等,構建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基層微治理。 “江蘇必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和鄉村治理協同推進機制,推進社會治理數字化。”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在黃橋鎮持續引發熱烈反響,黃橋各界以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為落腳點,聚焦基層社會治理重點和難點,推進更高水平平安黃橋建設,全力打造鎮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的“黃橋樣板”。 社區是黨和政府聯系居民、服務居民的橋梁和紐帶。黃橋鎮米巷社區充分利用轄區內紅色資源豐富、千年古鎮中心等便利條件,并根據社區居民特點、人文特點,創設提出“以文化人”治理模式,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資政育人功能,有針對性地分批次組織黨員干部和居民群眾開展紅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引導居民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 破解基層治理難點,推進法治建設,重在基層。為此,黃橋鎮多元共治,探索社會治理新路徑。及時調整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維穩領導班子,打造提升信訪工作陣地。推行“1+3+N”治理模式,開展南街社區“三團四訪”和永豐社區“三治融合”援法議事活動,濱河社區上海花園被評為泰州市“法治小區”,琴韻社區和浩堡村創成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充分發揮全鎮67個調委會和69個調解工作室職能作用,加強“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穩步推進“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健全“黨建+網格”的管理服務體系,開展干部沉一線、當好“六大員”和“三官一律”進網格等基礎活動,優化信息采集、走訪巡查、問題排查等各項便民服務機制。 不負韶華守初心,只爭朝夕勇擔當。黃橋鎮人大主席張莉表示,他們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為主線,以現代化試點驗收為抓手,切實改進工作之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夯實基層治理基礎,提升社會治理質效,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