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處暑假,但最近,宣堡初中副校長劉紀明已帶著工作人員與部分經濟困難學生家庭進行對接,宣傳泰興市財政資助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學生都能及時得到資助。“今年以來,我校共有約13%的學生獲得財政資助,切實減輕了學生家庭負擔、增強了學生學習動力。財政資金對我校各類困難學生群體予以了全覆蓋,讓平等享受教育的困難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少不了’。”劉紀明說。 近年來,泰興市財政局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積極落實各項教育惠民政策,兜牢教育保障底線。2023年春學期,泰興共資助學生13284人、資助總額1095.24萬元。市財政局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采用實地抽查、比對項目績效目標等方式,全面、客觀考核資助政策落實情況與資助育人成效,督促教育部門高質量完成項目績效目標。 “市財政每年及時足額撥付資助資金,并監督規范使用,市教育局每年將資助資金直達學生或家長銀行卡。在財政、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下,近十二年,泰興市資助工作榮獲江蘇省學生資助績效評價優秀等次。”市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李軍說。 改革是財政工作提質增效的助推器。市財政局發揚“四敢”精神,迎難而上敢于擔當,把績效管理嵌入預算管理全過程,進一步完善了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預算績效管理機制,通過事前績效評估、事中績效監控和事后績效評價形成閉環管理,提高部門預算精準度。2022年,市財政局全年事前績效評估核減0.16億元,核減比例達25%;事后績效評價核減2023年預算0.28億元。推動預算績效管理由市本級擴圍至鄉鎮,探索部門績效評價從局本級拓展至部門整體,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三全”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基本建成,“花錢問效”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除了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市財政局直達資金改革也贏得了基層的一致叫好。在根思鄉井坔村,六位一體管護人員正對井坔中溝開展循環保潔。為確保村莊環境整潔,井坔村成立了一支30多人的“六位一體”管護隊伍,進行綠化維護、道路整潔、河道治理等長效管護工作,管護資金的及時到位保障了村莊環境長效管護。 今年春節前夕,市財政首次將村級轉移支付納入直達資金范圍,井坔村成為第一批受益者。較以往方式而言,村級轉移資金市財政直達村級,環節更少,速度更快,有效降低了資金獲得成本,提升了資金使用效率。“直達資金的注入,讓我們更有信心把精力放在發展集體經濟上。”根思鄉井坔村黨總支書記周鵬說。 直達資金是轉移支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創新引領”,市財政局在全省率先試點設立6000萬元村級公共維護直達資金,探索建立嚴格的“市、鄉、村”三級監管閉環,惠及318個村居;緊扣“快、準、嚴”標準,市財政局實施了“讓每一筆直達資金搭乘特快專列”創新項目,確保資金一觸即達、一網通達、一站直達,建立了受益對象實名臺賬,惠及納稅繳費人超5萬戶次,真正為市場經營主體“雪中送炭”。近年來,以直達資金帶動各類教育資金投入約24億元,發放困難群眾救助資金3.14億元,70萬余人次受益。 去年以來,市財政局深入落實“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重要要求,通過完善工作制度、創新工作思路、細化工作流程,積極探索推動財政事業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和辦法,財政管理工作連續6年獲省政府辦公廳督查激勵。市財政局副局長張國才表示:“我們局將繼續認真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的要求,持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效能。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從嚴從緊控制‘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將財力更多地投入到保障和改善民生領域、投入到市委市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方面,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泰興新實踐提供堅實的財政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