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新街鎮的佳燁梨園,圓潤的梨子掛滿枝頭,空氣中也散發出誘人的清香,讓人垂涎欲滴。梨園內,工作人員忙著采摘、打包、稱重、搬運,一派繁忙景象。 連日來,在泰興的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黃桃、水蜜桃、翠冠梨等特產水果紛紛進入后期管理。農戶們搶“鮮”運輸、加工,送往各大市場,從田野到冷庫,一派繁忙景象。 堅持綠色有機種植 “新摘的桃子可以直接吃” 進入梅雨季以來,泰興遭遇好幾波強降雨,隨著天氣轉晴,高溫天氣來襲,這給我市果農帶來利好消息,時令水果陸續上市。在河失鎮李灣村倉富水果專業合作社內,業主李紅霞查看、打理掛在枝頭上的水蜜桃。今年氣候很適合水蜜桃的生長,所以從果樹開花到豐收,桃子的長勢都很不錯。“我們的水蜜桃從6月下旬就開始銷售,頭茬水蜜桃已被采摘銷售一空,眼下這批屬于入夏后的第二批成熟桃,甜度也已接近達標,還需在枝頭再停留幾日,就能達到最佳采摘期。”李紅霞告訴記者,為了搶占市場,他們在果園內種植了不同品種的水蜜桃,目的是為了實現錯峰上市。 為了讓每一只桃子更加飽滿,合作社每年都要組織疏果作業,把壞果打掉,保證每個枝頭只留1—2只桃子,能分得更多營養,確保甜度。為了防止蟲蛀鳥啄,每一只桃子都套上了紙套,保證品相完美。李紅霞還引進林下套養技術,雞鴨能夠清理林下雜草和害蟲,糞便肥沃土地。生態綠色種養殖,讓畝均產量較傳統種植增產了20%。 李紅霞隨手摘下一個水蜜桃,她告訴記者,他們堅持綠色生態有機種植,所以摘下的桃子可以直接吃。好的產品自然擁有好的銷路。李紅霞說:“我家今年桃子園一共有桃樹2000棵,預計產量二三十萬斤。我們今年的訂單還是可以的,比如常州、上海、無錫這些地方,銷售情況比往年好了很多。” 因時制宜轉型代加工 “黃桃豐收季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 分界鎮七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以生產加工甜豌豆和綠花菜為主要業務,產品遠銷海外,成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的穩定來源,同時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勞作致富。甜豌豆和綠花菜采摘季節結束,為了讓農人不閑,合作社負責人利用客源關系,拓展了黃桃加工產業,以代加工方式,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貢獻力量。 眼下是黃桃大量上市的季節,合作社因時制宜,利用原有生產廠房,將綠花菜生產線改造為黃桃加工生產線,借助區位優勢,與南通市如皋市的相關食品加工廠合作,采取“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開展黃桃代加工生產,將蘇中地區豐收的早期、中期黃桃加工成罐頭,出口到海外市場。預計整個豐收季,合作社可加工黃桃近1000噸,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左右。 分界鎮七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業務主辦丁小峰介紹:“我們和如皋地區的食品廠合作,組織工人對采摘的黃桃進行初加工,主要是去核。目前,合作社每天有100多名員工在這里務工,每天加工30—40噸的黃桃,員工月收入4000—5000元。” 搶抓時機組織采收 “訂單式種植產銷兩旺” 炎炎夏日,吃一口清香脆甜新鮮的梨,吹著涼爽的風,將疲勞一掃而光。泰興翠冠梨的美味傳遍大江南北。眼下進入翠冠梨采摘季,在新街鎮的佳燁梨園內,成排的梨園里隨處可見務工人員忙碌的身影。在這里,個大飽滿、爽脆多汁的蘇翠一號和翠冠梨掛滿枝頭,農戶們將梨從枝頭采摘下來,這些梨經過分選、裝箱、運輸等工序,銷往全國各地。今年,燁佳梨園掛果面積1600畝,畝產約3000斤,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來采購。 江蘇燁佳梨園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巍介紹:“這幾天天氣晴朗,有利于梨子積累糖分。眼下我們梨園正抓住有利天氣,積極組織300多名員工采摘、包裝,確保各個訂單都能按時發貨。”據了解,燁佳梨園的梨子采用訂單種植方式,所有的梨子已經被百果園、綠城等大企業訂掉,目前即將成熟的梨子不用為銷路發愁。 近年來,泰興市持續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水果特色種植產業。全市果樹種植面積11000多畝,以梨、桃、葡萄等為主栽品種,此外還有車厘子、獼猴桃、無花果、柿子等。據了解,今夏全市梨生產面積5400多畝,總產約4300噸;桃生產面積近2000畝,總產2400多噸;葡萄生產面積近1400畝,總產1800多噸;其他品種果樹總產2100多噸。全市各鄉鎮的各色瓜果進入采摘季,既豐富了市民的果盤子,又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