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在根思鄉李秀河村西側中溝,工人們正在進行清淤作業。這條中溝長約500米,主要為周邊近800畝大田提供灌溉。此前工程改造導致了淤泥沉積、河道擁堵,李秀河村計劃清淤后,使用干砌塊石等硬質且安全系數較高的材質加固河坡,防止岸坡沖刷,確保河道不再堵塞,既提升河道環境,也提高河道的灌溉條件。 泰興依水而生、傍水而興,水系縱橫、河網密布。近年來,隨著“河長制”治河理念深入人心,各村(社區)積極探索創新河道管護模式,由傳統的“大包大攬”向“精細治理”過渡轉變,美麗清流不斷涌現。水清景美的治水紅利,正惠及越來越多老百姓。 分界鎮北塘河是張竹村的灌溉防洪河道,與珊瑚鎮、如皋市江安鎮交界。去年,張竹村積極上爭資金350萬元,順利完成3.5公里河道改造提升,但是通過整治后得到的300余畝河坡空地,村集體無力承擔管護投入。村兩委成員通過調查研究,探索“路肩經濟”管護模式,將河坡空地發包委托給專業園林綠化公司。“我們一次性投入120萬元,以8年為一個周期,統一進行租賃管護,為村集體每年節省15萬元左右的管護資金。目前,我們已完成了綠化樹苗栽培,預計2025年起,可逐步實現經濟效益。”分界鎮張竹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文逸介紹。 近年來,泰興持續強化河道長效管護,研究制定《泰興市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實施細則》,分片對全市干河進行市場化管護,將鄉鎮級河道納入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六位一體”實施管護。全市農村河道長效管護評估連續4年獲評省級第一等次,高標準完成166條幸福河湖建設任務,獲評泰州市級“十佳”幸福河湖3條、“五星”幸福河湖10條,全市農村生態河道覆蓋率達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