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隨著4臺連續千斤頂同時頂推,3200多噸的國內最大跨度公路簡支鋼桁梁——由中鐵二十局施工的常泰高速公路北接線2標主線上跨345國道特大橋右幅完成頂推。至此,該鋼桁梁左右兩幅全部頂推到位,為加快常泰高速公路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常泰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工程線路起自與滬陜高速公路交叉處的泰興東樞紐,止于與江宜高速公路交叉處的春江樞紐,路線全長近32公里。中鐵二十局承建的常泰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工程北接線2標段位于張橋鎮,主要工程為路基和橋涵工程,項目主線全長4.9公里。其中,主線上跨G345特大橋主橋采用155米簡支鋼桁梁結構,全橋鋼結構總重約6400噸,高強螺栓10萬余套。橋梁桿件最大拼裝高度33米,螺栓連接精度要求控制在1毫米內,高位拼裝施工難度大,拼裝精度要求高。為此,項目建設者采用單幅鋼梁三階段頂推,整幅鋼桁梁成橋后橫向平移一次的施工方法,解決了鋼桁梁跨越國道及2條河道施工的難題。“針對國道及航道無法封閉施工等困難,我們開展了頂推施工關鍵技術課題研究,克服了鋼梁頂推偏位、左右桁架不等高、精度要求高等多項施工難題,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借鑒,積累了寶貴的施工經驗。”中鐵二十局常泰高速公路項目負責人安鵬說。 為強化科技引領,實現創新驅動施工生產,施工中,項目建設者還大力推廣性能可靠、先進適用的焊接機器人、鋸切套絲打磨一體機、泥漿固化機、橋面三維激光攤鋪機等新技術。同時,應用智能管控系統與現場感知設施,對施工項目管理中的關鍵工程進度、生態環保、物料管理、質量管理、視頻監控等進行全面感知,使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在項目施工中廣泛應用,極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達到綠色、環保、優質的綜合效果。 “按照‘平安工地’和‘品質工程’要求,我們將信息化管理與施工生產緊密結合,采用智能化平安守護系統平臺,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在施工現場及工作人員中安裝遠程視頻監測、安全管理APP等系統,構建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持續提升項目安全管理效能。”中鐵二十局常泰高速公路項目安質部部長豆少科介紹,項目積極制定安全管理網格化制度,按區域劃分管理網格,將主要管理人員、專職安全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班組長作為網格管理員納入網格化管理,參與現場日常安全管理,責任到人,分工明確,并予以公示,壓實安全管理責任。 “自進場以來,中鐵二十局建設者堅持鑄精品、樹標桿、創品牌,科學組織,優化資源,全力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以標準化建設為基礎,以創新驅動、質量為先、標準化管理、智能引導、綠色發展為指導,著力打造標桿示范項目。”泰州市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泰興項目辦總工程師王定祥表示,項目建成后,自北向南串聯滬陜高速和江宜高速,對完善區域高速公路網絡,放大過江通道資源效益,推動常泰兩市跨江聯動,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