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醫保怎么辦理?需要哪些材料?”“退役軍人優待證辦理需要什么手續?”“獨生子女費怎么領。”……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也許會難住不少人,卻難不住延令街道越街社區的居民們。越街社區辦公大廳在醒目位置張貼了一個二維碼標識,居民只需用智能手機掃一掃,就可加入“樂善越街”智慧志愿服務平臺,在家中就能輕松“點單”,社區統籌“派單”,志愿者24小時在線“接單”,志愿者長期參與服務,確保居民“吹哨”、志愿者“報到”,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百米”。 隨著城市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大部分居民因為工作繁忙而沒有時間去社區辦理個人事務。有時專門跑一趟便民服務大廳,也會因為程序不清、手續不全等原因無法一次性辦理完畢。為了給群眾辦事提供更多的便利,以越街社區“碼上服務”為代表,延令街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服務為宗旨,秉承“審批至簡·服務至善”的工作理念,落實基層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1+23+N”體系,即堅持一個中心引領,23個村(社區)便民服務站聯動,N個“紅延小站”協辦,致力打造“延而有心,專屬為您”政務服務品牌,以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厚植發展新優勢。 按照“只進一扇門,能辦所有事”的思路,延令街道全力打造街、村兩級行政審批、公共服務“一門、一窗、一次”服務模式,在街、村(社區)兩級便民服務大廳設立綜合窗口,實現“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服務模式。通過標準化進一步明確了“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的事項范圍、工作要求、監管要求、制度建設等內容,為便民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市鎮聯動系統、自助服務終端、預約辦理平臺等智慧賦能辦理模式,夯實高效服務基礎。上線公共信用信息一體化查詢平臺,增設了公共信用信息查詢服務,成為全市首家承接該服務事項的鄉鎮(街道),進一步拓寬了公共信用查詢渠道,提升了中心服務效能。同時,街道設學雷鋒志愿服務崗,第一時間為辦事群眾提供叫號服務、業務辦理窗口引導、自主提交幫助等服務。建立優質幫辦代辦隊伍,幫辦代辦員在了解辦事企業群眾需求的基礎上,推行“事前介入、主動服務”超前代辦,不斷深化“幫辦代辦”內涵,踐行“清單承諾、限時辦結”規范幫辦代辦,把幫辦代辦工作做深做細做實。設置“辦不成事”反映窗口,處理企業和群眾遇到的各種“辦不成事”情況,讓群眾的訴求有表達的合理渠道,幫助群眾解決辦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急難愁盼。 目前,延令街道23個村(社區)因地制宜改造建設實體便民服務大廳,建立“全員全科”社工服務模式,落實名稱標識、服務規范、運行機制、辦事流程四個統一,實現街村兩級服務聯動、協同合作。各便民服務站轉變服務理念,強化機制創新,積極推行預約辦、上門辦、我幫辦舉措。越街社區的“碼上服務”、華泰社區的“5880”、三營社區的“三營五美”等服務品牌深入人心,逐步形成百花齊放的便民服務新局面。街道集中多部門力量,將服務陣地由社區便民服務站延伸至小區,建設N個“紅延驛站”,打造“一站式”融合服務陣地“樣板間”。整合社區、共建機關部門、市場化主體等不同對象的服務優勢確定“資源清單”“項目清單”,最大化地滿足居民對服務的多元化需求,提高了居民的辦事方便度,實現將公共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服務到居民“心坎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