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員的工作不只是單純的日常生活照料,也不是只要吃苦耐勞就可以勝任。在我看來,專業化和精細化服務將成為今后養老護理工作中的關鍵指標。”7月4日,在泰興中等專業學校圖文信息綜合樓二樓學工處,前來咨詢了解專業設置的學生絡繹不絕,侯璐就是其中之一。學校今年增設的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專業激發了她的興趣。 近年來,社會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泰興市60周歲及以上人口有29.2萬人,占總人口的29.4%,其中,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5萬人,約占全市戶籍總人口的5%。與養老需求相比,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存在數量不足、專業能力不強等問題。守護“夕陽紅”,推動養老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加快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如何培養更多素質優良的養老服務人才?為積極應對當前養老服務行業專業人才缺口較大、專業化程度偏低、年齡結構偏大等問題,今年由市民政局、泰興中等專業學校、市各養老企業共同合作,在泰興中等專業學校增設了智慧養老服務管理專業,計劃招生20人,培養一批高層次、年輕化的養老服務人才,破解養老發展人才緊缺的瓶頸。 當侯璐一心向往之時,剛從學校畢業的郭云娜也來到了泰興市一養老院就業。年輕人充滿朝氣的笑容、豐富的照護知識與實習經驗,讓她快速適應了工作崗位,并逐漸在工作中獨當一面。“沒上過專業課之前,我認為喂飯、拍背都是很簡單的事情。上了實操課才發現,看似簡單的生活照護也需要專業技術。”郭云娜說,通過專業課程學習,她掌握了老年人生活照護、老年人安全照護、老年人日常能力康復訓練等技巧。面對失能老人、失智老人等老年群體,也能不慌不忙,提供科學精準的護理服務。 對養老護理專業人才的重視,是泰興市養老服務行業邁入發展“快車道”的一個縮影。為解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今年以來,泰興市以“易”字為主線,以“享老”為主題,打造“泰幸福·易享老”為老服務品牌。目前,新建市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和綜合型養老服務中心,改造提升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2個;新增鎮級示范性助餐點14個、社區助餐點20個以上;實施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400戶以上,實現70周歲以上生活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全覆蓋;改造提升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20家以上;推進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鼓勵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為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同時,高質量落實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實現全市重點關注對象線上生命健康監護全覆蓋;品牌化、連鎖化運營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00家,打造示范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4家;試點“銀發顧問”制度,舉辦養老機構營養餐大賽、養老服務公益集市等活動,促進養老服務供需精準對接。強化線上服務功能建設,推進“虛擬養老院”建設,實現養老助老等需求“線上點單、服務上門”;強化線下融合互動,圍繞老年人易餐、易醫、易行、易購等主流需求,加快培育愛心商戶、流動醫院、“互聯網+醫院”“物業+”“金融+”服務載體,引進開發老年人一鍵打車付費、一鍵預約服務、一鍵查詢資訊等軟件。 心系萬家燈火,情牽群眾冷暖,讓人民生活滿意幸福是政府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養老服務上,我市將繼續探索完善“服務+關愛”“互聯網+智慧養老+醫養結合”等服務模式,用情用心把為民實事辦實、辦好、辦優,不斷滿足老年人分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