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商務局積極應對經濟發展下行壓力,主動適應新常態,商務發展取得了較好成績,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06個、5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個、完成實際利用外資3.85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61.8億美元,全市開放型經濟指標連續五年保持泰州第一位次。成績代表過去,未來任重道遠。6月11日,市商務局局長馬志剛表示,2023年,我市將集中力量攻堅重大項目、千方百計推動外貿回穩向好、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加快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比塔吊林立更能傳遞發展的信心,沒有什么比項目落地更能激發跨越的決心。“越是形勢復雜、挑戰嚴峻,越要增強抓招商、上項目的定力,進一步筑牢項目這塊‘壓艙石’,我市經濟才能在風雨襲來時行穩致遠。”馬志剛說,當前,市商務局將繼續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理念,堅定不移把招商引資作為助推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關鍵抓手,聚焦招“大”,抓好產業鏈招商。立足精細化工產業,推動更多重特大項目“鏈上開花”;圍繞生物發酵與未來食品、新能源等產業,支持鏈主企業帶動上下游產業及相關企業集聚發展;瞄準“長三角之胃”發展方向,加快推動王老吉等大項目落地,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做大做強。聚焦招“新”,抓好開放招商。協助相關招商單元舉辦好德國、日韓、意大利等五場次海外專場專題推介活動,吹響走出去“新號角”;以中以創新合作研討會為契機,為以色列研發機構和企業在泰興投資興業牽線搭橋,持續擴大國際合作“朋友圈”。聚焦招“精”,抓好載體招商。引導六大招商單元以上海、深圳、銀杏節等綜合招商活動以及特色產業專場推介會為抓手,吸引更多專精特新企業落戶泰興。確保全年新簽約10億元以上項目25個,力爭實現50億級、百億級項目再突破。 外資和外貿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穩住外資外貿的基本盤,對于構建新發展格局,在受到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大、海外市場需求不暢等不利因素影響的當下,我市外資怎么引?外貿怎么穩?馬志剛也給出了答案。 “2022年,得益于全市外貿骨干企業的主動作為,全年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新高。當前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加之連續多年高位運行,穩增長壓力較大,我們將重點做好‘兩穩一促’,在‘穩’的基礎上,力爭實現更多‘優’。”馬志剛介紹,政策發力穩主體。落實落細國務院“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18條意見”,打好政策“組合拳”,及時穩主體、穩信心、穩預期。內外循環穩市場。支持我市化工、機電等優勢產業“出圈”,通過參加境內外展會搶訂單,深耕國外市場;立足國內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重點向國內找訂單,補足外需短板,提升市場份額。挖掘潛力促增量。會同經濟開發區做好邦基糧油引導幫扶工作,協調金燕碼頭正式對外開放,助推延長中燃早日形成外貿實績。確保全年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4億美元,新增進出口過億美元企業3家。 發展開放型經濟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馬志剛告訴記者,在利用外資上,將加大外資項目儲備。發揮園區利用外資主陣地作用,加大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儲備,重點協助黃橋經濟開發區加快組建德國招商機構,主動承接歐洲先進制造產業轉移,構筑外資項目“蓄水池”。強力推進外資快到賬。加快重點在手外資項目洽談進度,力爭早簽約、早落戶;強化奧地利貴金屬、意大利阿德勒等新簽約外資項目在注冊、外匯、建設等環節的保障,推動簽約項目早注冊、早到資;狠抓揚子鑫福、新浦化學等存量企業挖潛,力促增資項目盡快到賬,確保全年完成4億美元外資任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