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上午,弶港農場泰興分部的麥田里,幾名身穿藍馬甲的工作人員正在嚴格按照測產流程和測產方法,選擇不同品種、不同地塊的麥田進行科學取樣,詳細了解農戶的播種日期、品種、播量、田管等基本情況,并認真記錄不同小麥品種的畝株數、株高、穗長、穗粒數等主要數據,科學嚴謹地對小麥產量進行“摸底考試”,確保“一把尺子量到底”。 當天,江蘇、泰州國家調查隊,泰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對弶港農場泰興分部進行千畝示范方實收測產。經過測量登記后,幾臺收割機隆隆駛過,金黃飽滿的麥穗從前端被卷進齒輪,接著在機器內脫粒,秸稈從后側被打碎吐出。田埂上,10余名身穿藍馬甲的統計人員正守著磅秤、手拿紙筆“嚴陣以待”。 江蘇農墾集團弶港農場在我市規模種植稻麥面積達6000多畝。此次弶港農場泰興分部共有14畝參測田塊,1畝采用手工收割,其余的采用機械收割。經過前期的地塊丈量、收割后的稱重、去雜、測水分折重,各塊田的實際產量水落石出:手工收割田塊畝產664.7公斤,機械收割田塊畝產均超過626公斤,成為今年泰州市參測高產田塊。 通過測產,專家可以根據不同小麥品種的特征特性、田間表現等情況,為農戶篩選并推廣適合全區種植的高產、優質、抗逆性強的小麥新品種。據了解,此次參測田塊面積1100畝,是江蘇農墾集團去年新開發的稻麥生產基地,今年成為我市的小麥生產示范方。在市農技部門的指導下,示范方按照小麥生產規程進行規范管理,揚麥13這個老品種今年獲得了大豐收。“良種良法配套,播種質量也比較高,播種均勻,出苗整齊。小麥拔節肥施用量比較高,后期的病蟲防治比較到位。加上今年的氣候條件,總體有利于小麥生長。”泰州市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袁志章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