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東路通行車輛較多,請注意減速。”“東潤路路面有污漬,請快去增援。”……“收到!”隨著一系列指令的發出,數輛在城區道路作業的清潔車按照指令各自執行。 這樣的一幕發生在市環衛服務中心內。今天道路清掃情況如何、環衛作業車行駛軌跡怎樣、目前公廁實時人流量多少……在這兒,通過智慧環衛平臺管理系統,都可以隨時掌握。 近年來,環衛工作作為城市的“門面”工程,產業發展迅速,但隨著國家環保標準越來越嚴格,生活垃圾分類等處置過程越來越科技化,市場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傳統環衛模式已無法滿足現狀。“在當前的城市化進程中,環衛工作也出現了諸多監管痛點。例如,垃圾車隨意傾倒,垃圾產量無法準確統計;公共設施的配置覆蓋范圍無法監測;載重數據無法最大化利用;無法根據垃圾運量來合理配置車輛載重和中轉站位置等。而且在傳統環衛作業中,我們都是‘人盯人、人管人’的被動管理方式,現在有了‘智慧環衛’平臺,通過大數據,對環衛實時作業的情況、效果和單車的作業效率有了更清晰的管控,機掃效率也提升了很多。”市環衛服務中心主任孫竹介紹,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物聯網的腳步早已走進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智慧環衛”也應運而生,這套系統通過“云平臺+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三合一”技術手段,對環衛人員、車輛進行自動監管、實時追蹤,實現環衛管理可視化、精細化、智能化。 記者在市環衛服務中心看到,“智慧環衛”平臺大屏可直觀展示整個區域的環衛管理工作全貌、分析環衛管理現狀及發展趨勢、及時報警提醒,真正實現全方位、無盲區的環衛管理、問題分析、趨勢發展判斷,并作出正確決策。比如,通過在清掃車上安裝攝像頭,可以監控路面作業狀況,車輛后方可監控車輛作業后的效果。而左右兩部則可以看到工作過程中,清掃機械是否落地、距離路牙遠近等,以確保每一輛車按照作業標準進行清掃;對公廁也進行了升級改造,智慧環衛平臺運用紅外線人流量傳感器對公廁進行實時監測管理,整合所有公廁實時數據達到可視化監管、精細化管理的目的,智慧環衛平臺還可以有效監測到公廁的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數據,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清潔、衛生的如廁環境等。 一座城市怎么清掃、怎么保潔、怎么清運垃圾……處處都有“講究”。“2019年開始,我們環衛服務中心就全力打造智慧環衛平臺,平臺項目包括環衛作業、管理、監督等各個環節,依托于互聯網,將環衛車輛、垃圾中轉站、公廁等作業全程的人、車、事件進行實時在線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助力城市精細管理。”孫竹說,目前智慧環衛平臺中車輛管理模塊可通過中心LED大屏,實時監測到環衛車輛的工作狀態,包括車輛行車視頻記錄、GPS實時定位、超速監控、疲勞駕駛監控、實時對講系統、油耗監測等,并自動生成報表,用于工作分析及工作實時調度。近年來,交通事故率、車輛維修費用、油料消耗均有所下降。下一步,該中心將進一步完善平臺監管范圍,對公廁管理、作業人員、環衛設施、轉運站、垃圾分類、人員考核等展開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在積極探索“智慧環衛”管理新模式中,讓城市環境更加干凈、整潔、靚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