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豬頭肉一直沿用傳統的老湯鹵制做法,膠質豐富,口味醇厚,嚼起來‘咯吱咯吱’,越嚼越香……”在我市第二屆電商直播大賽決賽現場,網絡主播譚秀生動的講解和看得見的“體驗”,吸引了數萬手機終端的觀眾。自4月24日開啟以來,歷時一個月的電商直播大賽圓滿收官,加快培育本土電商直播人才,生動展示泰興特色農副產品、特色工業制品和體現風土民情的地方美食,為鄉村振興注入“云動力”。 小小直播間,連接著萬億大市場。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產品生產源頭企業主動觸“播”,嘗試利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帶貨直播形式,打通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千家萬戶的“新道路”。電商直播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的新模式,也成為了鄉村振興路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分界鎮開綠村電子商務服務站站長周鵬說:“我們鵬程禽蛋專業合作社在抖音、淘寶、拼多多等平臺,都開設了自己的直播間,直播帶貨形式更加生動、形象,能夠將農產品特點直接展示在廣大消費者面前,讓我們的好貨真正為大眾所熟知。” 手機當“新農具”,直播成“新農活”。近年來,以年輕人為主的直播隊伍日益壯大,形成了以黃橋叉車、分界禽蛋、廣陵蔬菜、曲霞湯包、宣堡小餛飩、泰興江沙蟹等本地農特產品為主的直播產業帶,直播電商在我市鄉村振興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市供銷合作總社將“短視頻+直播”培訓作為電商工作重點,今年以來,已經開展10場各類電商、直播技能培訓。近三年來,我市各鄉鎮(街道)開展電商及直播培訓約120場次,每年培訓2000人次以上。 “一個人的直播力量是弱小的,我希望有更多新農村主播出現,讓泰興本地的特色農產品被更多人了解,被更多人購買。”市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書記、理事會主任成楠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以集聚資源、集約服務、集成創新為導向,致力打造電商人才的搖籃、電商創業的沃土、電商企業的家園,營造數實融、資源共享、產業共興、品牌共塑的政企互動氛圍,打造助農新模式、培育消費新場景、完善共富新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