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天開文運牌坊重建項目現場看到,地基基礎、立柱、木結構安裝已經完成,屋面蓋瓦也已進展大半。 天開文運牌坊建于隆慶年間,為三開門牌樓,牌樓匾額面南為“天開文運”,面北為“金聲玉振”,是泰興學宮文化遺跡的重要組成部分。去年7月,受雷暴大風影響,牌坊倒塌。今年3月,我市啟動了牌坊重建工作。重建工程遵循原址、原形制古建修繕原則,原匾額以及部分木構件經過修繕后,也將運用到重建牌坊當中,最大限度恢復牌樓古貌。據項目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做好木結構的油漆施工以及亮化工程施工后,將恢復路面工作。 歷史古跡是城市的底蘊所在,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泰興學宮是孔廟和縣學的合稱,泰興學宮(孔廟)始建于南宋高宗紹興年間,至清光緒年間,泰興學宮規模宏大,形制豐富,該建筑為禮制建筑,坐北朝南,采取“前廟后學”布局,為庭院式廊廡建筑群,集歷史、建筑、文化、藝術、書法、石刻、古木、文物于一體,是古代泰興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抗日戰爭期間,泰興學宮遭到日軍破壞。新中國成立后,多次對學宮進行了修繕,現保存有大成殿、奎文閣、鯤化池、天開文運牌坊、泮池、下馬碑以及四周水系,是我市古文化景觀最為豐富的地塊,也是泰州地區唯一保存至今的孔廟。近年來,我市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修繕、保護,傳承千年古城歷史文脈,大成殿、奎文閣、鯤化池先后完成修繕,有效彰顯了泰興的人文魅力。 |
